- 無障礙模式
- 搜尋
- 網站選單
元朗
輕鐵到站的「叮叮」聲、與路軌磨擦的「隆隆」聲,常常與行人談話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是元朗人平淡的日常...

元朗

輕鐵到站的「叮叮」聲、與路軌磨擦的「隆隆」聲,常常與行人談話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是元朗人平淡的日常...
元朗人元朗事
困難不會困得住積極應變的人
黃秀珠(67歲)
秀珠是圍村人,元朗沙埔村的居民,講起舊時生活,無論是大鑊飯、上山擔柴、擔水、燒柴……秀珠都記憶猶新。她成長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之中:「我兩個細佬玩嘅時候,我就畀人叫去拔草。不過我太細唔識,拔哂啲菜苗,哈哈。」秀珠就這樣,生活雖有艱難,但她不會停下自怨自艾,而是咬緊牙關過下去,有時甚至能苦中作樂。
疼愛她的父親因病過世後,秀珠的日子變得更不易過,她開始要在家附近拿衣服釘鈕扣幫補家計,小學畢業後更正式投入工作生活,不再上學。「其實我都幾鍾意學校㗎,不過身邊冇人鼓勵我讀,阿爺阿嫲話我係大女,應該幫屋企手,自己都有啲心灰意冷,就噉囉。」十四歲開始出九龍工作,第一份工作沒有人工,但包食宿,照顧比她更小的三個小孩。「太太同我講,半夜聽到咩聲都唔好出去,可能係先生飲醉酒,我𠴱時住雜物房,都幾驚,不過頂硬上。」她還是做了整整一年,直至朋友再介紹車衣的工作。「不過諗返當時都開心,太太帶啲仔去玩時會預埋我,佢幾好人。」
20歲時經姨媽介紹認識了丈夫,摘荷葉的丈夫看見了並蒂蓮,以此向她求婚。「不過後來有次佢又見到並蒂蓮,相士話佢會結兩次婚,佢屋企人都有呢個情況。結果1983年時我哋抽到天水圍公屋,但冇結婚證,於是再去註冊。原來佢係同我結兩次婚。」嫁為人妻的秀珠也遇過不少磨難,曾經小產兩次,聽過不少閒話,幸好她最終仍生下了一對子女。「好聽啲我就係硬淨,唔好聽就倔強。」
搬入天水圍時當地很荒蕪,和現在大大不同。「不過好奇怪,住落你又唔覺㗎喎,可能自己都係喺變化之中。」秀珠在62歲時曾大病過,經歷生死。「而家樣樣嘢會睇得更開,更唔執着。」
疼愛她的父親因病過世後,秀珠的日子變得更不易過,她開始要在家附近拿衣服釘鈕扣幫補家計,小學畢業後更正式投入工作生活,不再上學。「其實我都幾鍾意學校㗎,不過身邊冇人鼓勵我讀,阿爺阿嫲話我係大女,應該幫屋企手,自己都有啲心灰意冷,就噉囉。」十四歲開始出九龍工作,第一份工作沒有人工,但包食宿,照顧比她更小的三個小孩。「太太同我講,半夜聽到咩聲都唔好出去,可能係先生飲醉酒,我𠴱時住雜物房,都幾驚,不過頂硬上。」她還是做了整整一年,直至朋友再介紹車衣的工作。「不過諗返當時都開心,太太帶啲仔去玩時會預埋我,佢幾好人。」
20歲時經姨媽介紹認識了丈夫,摘荷葉的丈夫看見了並蒂蓮,以此向她求婚。「不過後來有次佢又見到並蒂蓮,相士話佢會結兩次婚,佢屋企人都有呢個情況。結果1983年時我哋抽到天水圍公屋,但冇結婚證,於是再去註冊。原來佢係同我結兩次婚。」嫁為人妻的秀珠也遇過不少磨難,曾經小產兩次,聽過不少閒話,幸好她最終仍生下了一對子女。「好聽啲我就係硬淨,唔好聽就倔強。」
搬入天水圍時當地很荒蕪,和現在大大不同。「不過好奇怪,住落你又唔覺㗎喎,可能自己都係喺變化之中。」秀珠在62歲時曾大病過,經歷生死。「而家樣樣嘢會睇得更開,更唔執着。」
順流而活盡力當下
黃兆雄 (69歲)
兆雄成長於元朗雞地,幼年家貧,每逢打風下雨家裡必會水浸,甚至屋頂試過整個被吹走。「我哋就帶住啲蓆同被去人哋未入伙但實淨啲嘅單位打地舖。」身為長子的他自然要幫忙照顧弟妹,小學畢業後,便出來工作,直至退休。他沒半點埋怨,彷彿一切本應如此。即使後來患癌,也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康復後成為義工。他笑道:「醫生叫你唔使驚,你邊聽得入耳?但我哋唔同,我哋係過來人。」
兆雄第一份工作是和同學一起在上海餐廳學師,後來發現難有晉升空間,便果斷轉行學整麵包,當時他只是15歲。頗有天份的他,用了兩三年時間已能獨當一面,一做便是廿年。「份工就唔係太辛苦,不過工時長,好難請假,過時過節又忙。」於是喜歡駕車的他把心一橫,考了車牌做的士司機。「收入高啲,又可以周圍走,唔使每日淨係對住個餅房。」兩年後,兆雄索性轉為中港貨車司機,走更遠的路。來回一次大概三小時,有時因為過關程序久了,大半天便過去,但兆雄還是樂在其中:「好似人哋自駕遊噉,周圍去幾開心。」不過其後治安轉差,他便只留在香港當貨車司機。「即係咩跌錢黨、午夜分屍,傳嚟香港前,我哋都經歷晒。」兆雄分享,途中若有人截車,大家必不會停。「試過有人停,人哋一上車就隊把刀埋嚟㓤你。」直到健康出現問題,兆雄才退休,那年他62歲。
現時居住天水圍,一生也在元朗度過的兆雄指頗喜歡這區。「不過就懷念以前多啲。細個元朗嘅生活真係好閒適,朝早7:00大馬路仲係好靜㗎,但369墟市好熱鬧,有人賣豬呀雞呀,啲小朋友又通處走,仲見過有人即場閹雞同劏蛇......」聊起舊時,兆雄津津有味。「新開嘅Yoho Mall我好似只係行咗兩三次,我鍾意行舊舖多啲。太城市化,好似度度都一樣,冇乜意思。」
兆雄第一份工作是和同學一起在上海餐廳學師,後來發現難有晉升空間,便果斷轉行學整麵包,當時他只是15歲。頗有天份的他,用了兩三年時間已能獨當一面,一做便是廿年。「份工就唔係太辛苦,不過工時長,好難請假,過時過節又忙。」於是喜歡駕車的他把心一橫,考了車牌做的士司機。「收入高啲,又可以周圍走,唔使每日淨係對住個餅房。」兩年後,兆雄索性轉為中港貨車司機,走更遠的路。來回一次大概三小時,有時因為過關程序久了,大半天便過去,但兆雄還是樂在其中:「好似人哋自駕遊噉,周圍去幾開心。」不過其後治安轉差,他便只留在香港當貨車司機。「即係咩跌錢黨、午夜分屍,傳嚟香港前,我哋都經歷晒。」兆雄分享,途中若有人截車,大家必不會停。「試過有人停,人哋一上車就隊把刀埋嚟㓤你。」直到健康出現問題,兆雄才退休,那年他62歲。
現時居住天水圍,一生也在元朗度過的兆雄指頗喜歡這區。「不過就懷念以前多啲。細個元朗嘅生活真係好閒適,朝早7:00大馬路仲係好靜㗎,但369墟市好熱鬧,有人賣豬呀雞呀,啲小朋友又通處走,仲見過有人即場閹雞同劏蛇......」聊起舊時,兆雄津津有味。「新開嘅Yoho Mall我好似只係行咗兩三次,我鍾意行舊舖多啲。太城市化,好似度度都一樣,冇乜意思。」
愛能跨越肉體的距離
歐陽儀(68歲)
生於錦田的阿儀,母親在她幾歲時便離家外出九龍打工,把她與哥哥暫託予三叔及伯娘照顧。「嗰時交通好唔方便,電話費又貴。」他們與母親一年中只能在大時大節裡見到幾次。原以為這會造成小孩孤獨寂寞,阿儀卻開朗地說:「又冇乜嘢喎,可能因為知道媽媽錫我哋。我放學就喺條村玩,大人都好錫我哋,又唔使做嘢,過得好開心!」倒是留在身邊的父親不太與兩兄妹交流,感覺疏離。
「有一年,阿媽難得放假,帶咗我同哥哥去九龍嘅工展會。嗰度好熱鬧,五光十色,我叫媽咪買糖畀我,佢都肯。最特別係佢喺一間象牙店度買咗三對筷子,一對畀我、一對哥哥、一對佢自己,仲刻咗名,以後每次食飯我都好開心,好似媽咪陪住我噉。大個諗返,其實媽咪當時應該唔係好有錢,但佢都捨得洗錢,我好感動。」後來母親轉到九龍學校當校工,她和哥哥順利轉到該中學就讀,一家人終於團聚:「個校長好好人,畀埋宿舍我哋一家住。」不止如此,畢業後校長更邀請阿儀在附屬的幼稚園任教,令阿儀從此踏上教師之路,直至退休。
三十多歲後,阿儀轉至另一小學任教,再次搬回元朗。她坦言起初不太習慣:「始終喺九龍住咗好耐,啲朋友同學社交圈子喺晒出面。但交通冇咁方便,唯有等放假再出九龍玩囉。不過後來就慢慢慣了,呢度都慢慢發展到乜都有,又識落咗朋友,就又好鍾意呢度。」
不過阿儀說,比起市區化的元朗,還是喜歡從前的純樸風味多點,但或許她懷念的,更是以前的自己:「唔知點解,以前雖然窮但好開心。而家可能多嘢諗咗,經歷又多咗,再無辦法好似以前噉咁無憂無慮。」
「有一年,阿媽難得放假,帶咗我同哥哥去九龍嘅工展會。嗰度好熱鬧,五光十色,我叫媽咪買糖畀我,佢都肯。最特別係佢喺一間象牙店度買咗三對筷子,一對畀我、一對哥哥、一對佢自己,仲刻咗名,以後每次食飯我都好開心,好似媽咪陪住我噉。大個諗返,其實媽咪當時應該唔係好有錢,但佢都捨得洗錢,我好感動。」後來母親轉到九龍學校當校工,她和哥哥順利轉到該中學就讀,一家人終於團聚:「個校長好好人,畀埋宿舍我哋一家住。」不止如此,畢業後校長更邀請阿儀在附屬的幼稚園任教,令阿儀從此踏上教師之路,直至退休。
三十多歲後,阿儀轉至另一小學任教,再次搬回元朗。她坦言起初不太習慣:「始終喺九龍住咗好耐,啲朋友同學社交圈子喺晒出面。但交通冇咁方便,唯有等放假再出九龍玩囉。不過後來就慢慢慣了,呢度都慢慢發展到乜都有,又識落咗朋友,就又好鍾意呢度。」
不過阿儀說,比起市區化的元朗,還是喜歡從前的純樸風味多點,但或許她懷念的,更是以前的自己:「唔知點解,以前雖然窮但好開心。而家可能多嘢諗咗,經歷又多咗,再無辦法好似以前噉咁無憂無慮。」
困難不會困得住積極應變的人
黃秀珠(67歲)
秀珠是圍村人,元朗沙埔村的居民,講起舊時生活,無論是大鑊飯、上山擔柴、擔水、燒柴……秀珠都記憶猶新。她成長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之中:「我兩個細佬玩嘅時候,我就畀人叫去拔草。不過我太細唔識,拔哂啲菜苗,哈哈。」秀珠就這樣,生活雖有艱難,但她不會停下自怨自艾,而是咬緊牙關過下去,有時甚至能苦中作樂。
疼愛她的父親因病過世後,秀珠的日子變得更不易過,她開始要在家附近拿衣服釘鈕扣幫補家計,小學畢業後更正式投入工作生活,不再上學。「其實我都幾鍾意學校㗎,不過身邊冇人鼓勵我讀,阿爺阿嫲話我係大女,應該幫屋企手,自己都有啲心灰意冷,就噉囉。」十四歲開始出九龍工作,第一份工作沒有人工,但包食宿,照顧比她更小的三個小孩。「太太同我講,半夜聽到咩聲都唔好出去,可能係先生飲醉酒,我𠴱時住雜物房,都幾驚,不過頂硬上。」她還是做了整整一年,直至朋友再介紹車衣的工作。「不過諗返當時都開心,太太帶啲仔去玩時會預埋我,佢幾好人。」
20歲時經姨媽介紹認識了丈夫,摘荷葉的丈夫看見了並蒂蓮,以此向她求婚。「不過後來有次佢又見到並蒂蓮,相士話佢會結兩次婚,佢屋企人都有呢個情況。結果1983年時我哋抽到天水圍公屋,但冇結婚證,於是再去註冊。原來佢係同我結兩次婚。」嫁為人妻的秀珠也遇過不少磨難,曾經小產兩次,聽過不少閒話,幸好她最終仍生下了一對子女。「好聽啲我就係硬淨,唔好聽就倔強。」
搬入天水圍時當地很荒蕪,和現在大大不同。「不過好奇怪,住落你又唔覺㗎喎,可能自己都係喺變化之中。」秀珠在62歲時曾大病過,經歷生死。「而家樣樣嘢會睇得更開,更唔執着。」
疼愛她的父親因病過世後,秀珠的日子變得更不易過,她開始要在家附近拿衣服釘鈕扣幫補家計,小學畢業後更正式投入工作生活,不再上學。「其實我都幾鍾意學校㗎,不過身邊冇人鼓勵我讀,阿爺阿嫲話我係大女,應該幫屋企手,自己都有啲心灰意冷,就噉囉。」十四歲開始出九龍工作,第一份工作沒有人工,但包食宿,照顧比她更小的三個小孩。「太太同我講,半夜聽到咩聲都唔好出去,可能係先生飲醉酒,我𠴱時住雜物房,都幾驚,不過頂硬上。」她還是做了整整一年,直至朋友再介紹車衣的工作。「不過諗返當時都開心,太太帶啲仔去玩時會預埋我,佢幾好人。」
20歲時經姨媽介紹認識了丈夫,摘荷葉的丈夫看見了並蒂蓮,以此向她求婚。「不過後來有次佢又見到並蒂蓮,相士話佢會結兩次婚,佢屋企人都有呢個情況。結果1983年時我哋抽到天水圍公屋,但冇結婚證,於是再去註冊。原來佢係同我結兩次婚。」嫁為人妻的秀珠也遇過不少磨難,曾經小產兩次,聽過不少閒話,幸好她最終仍生下了一對子女。「好聽啲我就係硬淨,唔好聽就倔強。」
搬入天水圍時當地很荒蕪,和現在大大不同。「不過好奇怪,住落你又唔覺㗎喎,可能自己都係喺變化之中。」秀珠在62歲時曾大病過,經歷生死。「而家樣樣嘢會睇得更開,更唔執着。」
順流而活盡力當下
黃兆雄 (69歲)
兆雄成長於元朗雞地,幼年家貧,每逢打風下雨家裡必會水浸,甚至屋頂試過整個被吹走。「我哋就帶住啲蓆同被去人哋未入伙但實淨啲嘅單位打地舖。」身為長子的他自然要幫忙照顧弟妹,小學畢業後,便出來工作,直至退休。他沒半點埋怨,彷彿一切本應如此。即使後來患癌,也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康復後成為義工。他笑道:「醫生叫你唔使驚,你邊聽得入耳?但我哋唔同,我哋係過來人。」
兆雄第一份工作是和同學一起在上海餐廳學師,後來發現難有晉升空間,便果斷轉行學整麵包,當時他只是15歲。頗有天份的他,用了兩三年時間已能獨當一面,一做便是廿年。「份工就唔係太辛苦,不過工時長,好難請假,過時過節又忙。」於是喜歡駕車的他把心一橫,考了車牌做的士司機。「收入高啲,又可以周圍走,唔使每日淨係對住個餅房。」兩年後,兆雄索性轉為中港貨車司機,走更遠的路。來回一次大概三小時,有時因為過關程序久了,大半天便過去,但兆雄還是樂在其中:「好似人哋自駕遊噉,周圍去幾開心。」不過其後治安轉差,他便只留在香港當貨車司機。「即係咩跌錢黨、午夜分屍,傳嚟香港前,我哋都經歷晒。」兆雄分享,途中若有人截車,大家必不會停。「試過有人停,人哋一上車就隊把刀埋嚟㓤你。」直到健康出現問題,兆雄才退休,那年他62歲。
現時居住天水圍,一生也在元朗度過的兆雄指頗喜歡這區。「不過就懷念以前多啲。細個元朗嘅生活真係好閒適,朝早7:00大馬路仲係好靜㗎,但369墟市好熱鬧,有人賣豬呀雞呀,啲小朋友又通處走,仲見過有人即場閹雞同劏蛇......」聊起舊時,兆雄津津有味。「新開嘅Yoho Mall我好似只係行咗兩三次,我鍾意行舊舖多啲。太城市化,好似度度都一樣,冇乜意思。」
兆雄第一份工作是和同學一起在上海餐廳學師,後來發現難有晉升空間,便果斷轉行學整麵包,當時他只是15歲。頗有天份的他,用了兩三年時間已能獨當一面,一做便是廿年。「份工就唔係太辛苦,不過工時長,好難請假,過時過節又忙。」於是喜歡駕車的他把心一橫,考了車牌做的士司機。「收入高啲,又可以周圍走,唔使每日淨係對住個餅房。」兩年後,兆雄索性轉為中港貨車司機,走更遠的路。來回一次大概三小時,有時因為過關程序久了,大半天便過去,但兆雄還是樂在其中:「好似人哋自駕遊噉,周圍去幾開心。」不過其後治安轉差,他便只留在香港當貨車司機。「即係咩跌錢黨、午夜分屍,傳嚟香港前,我哋都經歷晒。」兆雄分享,途中若有人截車,大家必不會停。「試過有人停,人哋一上車就隊把刀埋嚟㓤你。」直到健康出現問題,兆雄才退休,那年他62歲。
現時居住天水圍,一生也在元朗度過的兆雄指頗喜歡這區。「不過就懷念以前多啲。細個元朗嘅生活真係好閒適,朝早7:00大馬路仲係好靜㗎,但369墟市好熱鬧,有人賣豬呀雞呀,啲小朋友又通處走,仲見過有人即場閹雞同劏蛇......」聊起舊時,兆雄津津有味。「新開嘅Yoho Mall我好似只係行咗兩三次,我鍾意行舊舖多啲。太城市化,好似度度都一樣,冇乜意思。」
愛能跨越肉體的距離
歐陽儀(68歲)
生於錦田的阿儀,母親在她幾歲時便離家外出九龍打工,把她與哥哥暫託予三叔及伯娘照顧。「嗰時交通好唔方便,電話費又貴。」他們與母親一年中只能在大時大節裡見到幾次。原以為這會造成小孩孤獨寂寞,阿儀卻開朗地說:「又冇乜嘢喎,可能因為知道媽媽錫我哋。我放學就喺條村玩,大人都好錫我哋,又唔使做嘢,過得好開心!」倒是留在身邊的父親不太與兩兄妹交流,感覺疏離。
「有一年,阿媽難得放假,帶咗我同哥哥去九龍嘅工展會。嗰度好熱鬧,五光十色,我叫媽咪買糖畀我,佢都肯。最特別係佢喺一間象牙店度買咗三對筷子,一對畀我、一對哥哥、一對佢自己,仲刻咗名,以後每次食飯我都好開心,好似媽咪陪住我噉。大個諗返,其實媽咪當時應該唔係好有錢,但佢都捨得洗錢,我好感動。」後來母親轉到九龍學校當校工,她和哥哥順利轉到該中學就讀,一家人終於團聚:「個校長好好人,畀埋宿舍我哋一家住。」不止如此,畢業後校長更邀請阿儀在附屬的幼稚園任教,令阿儀從此踏上教師之路,直至退休。
三十多歲後,阿儀轉至另一小學任教,再次搬回元朗。她坦言起初不太習慣:「始終喺九龍住咗好耐,啲朋友同學社交圈子喺晒出面。但交通冇咁方便,唯有等放假再出九龍玩囉。不過後來就慢慢慣了,呢度都慢慢發展到乜都有,又識落咗朋友,就又好鍾意呢度。」
不過阿儀說,比起市區化的元朗,還是喜歡從前的純樸風味多點,但或許她懷念的,更是以前的自己:「唔知點解,以前雖然窮但好開心。而家可能多嘢諗咗,經歷又多咗,再無辦法好似以前噉咁無憂無慮。」
「有一年,阿媽難得放假,帶咗我同哥哥去九龍嘅工展會。嗰度好熱鬧,五光十色,我叫媽咪買糖畀我,佢都肯。最特別係佢喺一間象牙店度買咗三對筷子,一對畀我、一對哥哥、一對佢自己,仲刻咗名,以後每次食飯我都好開心,好似媽咪陪住我噉。大個諗返,其實媽咪當時應該唔係好有錢,但佢都捨得洗錢,我好感動。」後來母親轉到九龍學校當校工,她和哥哥順利轉到該中學就讀,一家人終於團聚:「個校長好好人,畀埋宿舍我哋一家住。」不止如此,畢業後校長更邀請阿儀在附屬的幼稚園任教,令阿儀從此踏上教師之路,直至退休。
三十多歲後,阿儀轉至另一小學任教,再次搬回元朗。她坦言起初不太習慣:「始終喺九龍住咗好耐,啲朋友同學社交圈子喺晒出面。但交通冇咁方便,唯有等放假再出九龍玩囉。不過後來就慢慢慣了,呢度都慢慢發展到乜都有,又識落咗朋友,就又好鍾意呢度。」
不過阿儀說,比起市區化的元朗,還是喜歡從前的純樸風味多點,但或許她懷念的,更是以前的自己:「唔知點解,以前雖然窮但好開心。而家可能多嘢諗咗,經歷又多咗,再無辦法好似以前噉咁無憂無慮。」
困難不會困得住積極應變的人
黃秀珠(67歲)
秀珠是圍村人,元朗沙埔村的居民,講起舊時生活,無論是大鑊飯、上山擔柴、擔水、燒柴……秀珠都記憶猶新。她成長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之中:「我兩個細佬玩嘅時候,我就畀人叫去拔草。不過我太細唔識,拔哂啲菜苗,哈哈。」秀珠就這樣,生活雖有艱難,但她不會停下自怨自艾,而是咬緊牙關過下去,有時甚至能苦中作樂。
疼愛她的父親因病過世後,秀珠的日子變得更不易過,她開始要在家附近拿衣服釘鈕扣幫補家計,小學畢業後更正式投入工作生活,不再上學。「其實我都幾鍾意學校㗎,不過身邊冇人鼓勵我讀,阿爺阿嫲話我係大女,應該幫屋企手,自己都有啲心灰意冷,就噉囉。」十四歲開始出九龍工作,第一份工作沒有人工,但包食宿,照顧比她更小的三個小孩。「太太同我講,半夜聽到咩聲都唔好出去,可能係先生飲醉酒,我𠴱時住雜物房,都幾驚,不過頂硬上。」她還是做了整整一年,直至朋友再介紹車衣的工作。「不過諗返當時都開心,太太帶啲仔去玩時會預埋我,佢幾好人。」
20歲時經姨媽介紹認識了丈夫,摘荷葉的丈夫看見了並蒂蓮,以此向她求婚。「不過後來有次佢又見到並蒂蓮,相士話佢會結兩次婚,佢屋企人都有呢個情況。結果1983年時我哋抽到天水圍公屋,但冇結婚證,於是再去註冊。原來佢係同我結兩次婚。」嫁為人妻的秀珠也遇過不少磨難,曾經小產兩次,聽過不少閒話,幸好她最終仍生下了一對子女。「好聽啲我就係硬淨,唔好聽就倔強。」
搬入天水圍時當地很荒蕪,和現在大大不同。「不過好奇怪,住落你又唔覺㗎喎,可能自己都係喺變化之中。」秀珠在62歲時曾大病過,經歷生死。「而家樣樣嘢會睇得更開,更唔執着。」
疼愛她的父親因病過世後,秀珠的日子變得更不易過,她開始要在家附近拿衣服釘鈕扣幫補家計,小學畢業後更正式投入工作生活,不再上學。「其實我都幾鍾意學校㗎,不過身邊冇人鼓勵我讀,阿爺阿嫲話我係大女,應該幫屋企手,自己都有啲心灰意冷,就噉囉。」十四歲開始出九龍工作,第一份工作沒有人工,但包食宿,照顧比她更小的三個小孩。「太太同我講,半夜聽到咩聲都唔好出去,可能係先生飲醉酒,我𠴱時住雜物房,都幾驚,不過頂硬上。」她還是做了整整一年,直至朋友再介紹車衣的工作。「不過諗返當時都開心,太太帶啲仔去玩時會預埋我,佢幾好人。」
20歲時經姨媽介紹認識了丈夫,摘荷葉的丈夫看見了並蒂蓮,以此向她求婚。「不過後來有次佢又見到並蒂蓮,相士話佢會結兩次婚,佢屋企人都有呢個情況。結果1983年時我哋抽到天水圍公屋,但冇結婚證,於是再去註冊。原來佢係同我結兩次婚。」嫁為人妻的秀珠也遇過不少磨難,曾經小產兩次,聽過不少閒話,幸好她最終仍生下了一對子女。「好聽啲我就係硬淨,唔好聽就倔強。」
搬入天水圍時當地很荒蕪,和現在大大不同。「不過好奇怪,住落你又唔覺㗎喎,可能自己都係喺變化之中。」秀珠在62歲時曾大病過,經歷生死。「而家樣樣嘢會睇得更開,更唔執着。」
困難不會困得住積極應變的人
黃秀珠(67歲)
秀珠是圍村人,元朗沙埔村的居民,講起舊時生活,無論是大鑊飯、上山擔柴、擔水、燒柴……秀珠都記憶猶新。她成長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之中:「我兩個細佬玩嘅時候,我就畀人叫去拔草。不過我太細唔識,拔哂啲菜苗,哈哈。」秀珠就這樣,生活雖有艱難,但她不會停下自怨自艾,而是咬緊牙關過下去,有時甚至能苦中作樂。
疼愛她的父親因病過世後,秀珠的日子變得更不易過,她開始要在家附近拿衣服釘鈕扣幫補家計,小學畢業後更正式投入工作生活,不再上學。「其實我都幾鍾意學校㗎,不過身邊冇人鼓勵我讀,阿爺阿嫲話我係大女,應該幫屋企手,自己都有啲心灰意冷,就噉囉。」十四歲開始出九龍工作,第一份工作沒有人工,但包食宿,照顧比她更小的三個小孩。「太太同我講,半夜聽到咩聲都唔好出去,可能係先生飲醉酒,我𠴱時住雜物房,都幾驚,不過頂硬上。」她還是做了整整一年,直至朋友再介紹車衣的工作。「不過諗返當時都開心,太太帶啲仔去玩時會預埋我,佢幾好人。」
20歲時經姨媽介紹認識了丈夫,摘荷葉的丈夫看見了並蒂蓮,以此向她求婚。「不過後來有次佢又見到並蒂蓮,相士話佢會結兩次婚,佢屋企人都有呢個情況。結果1983年時我哋抽到天水圍公屋,但冇結婚證,於是再去註冊。原來佢係同我結兩次婚。」嫁為人妻的秀珠也遇過不少磨難,曾經小產兩次,聽過不少閒話,幸好她最終仍生下了一對子女。「好聽啲我就係硬淨,唔好聽就倔強。」
搬入天水圍時當地很荒蕪,和現在大大不同。「不過好奇怪,住落你又唔覺㗎喎,可能自己都係喺變化之中。」秀珠在62歲時曾大病過,經歷生死。「而家樣樣嘢會睇得更開,更唔執着。」
疼愛她的父親因病過世後,秀珠的日子變得更不易過,她開始要在家附近拿衣服釘鈕扣幫補家計,小學畢業後更正式投入工作生活,不再上學。「其實我都幾鍾意學校㗎,不過身邊冇人鼓勵我讀,阿爺阿嫲話我係大女,應該幫屋企手,自己都有啲心灰意冷,就噉囉。」十四歲開始出九龍工作,第一份工作沒有人工,但包食宿,照顧比她更小的三個小孩。「太太同我講,半夜聽到咩聲都唔好出去,可能係先生飲醉酒,我𠴱時住雜物房,都幾驚,不過頂硬上。」她還是做了整整一年,直至朋友再介紹車衣的工作。「不過諗返當時都開心,太太帶啲仔去玩時會預埋我,佢幾好人。」
20歲時經姨媽介紹認識了丈夫,摘荷葉的丈夫看見了並蒂蓮,以此向她求婚。「不過後來有次佢又見到並蒂蓮,相士話佢會結兩次婚,佢屋企人都有呢個情況。結果1983年時我哋抽到天水圍公屋,但冇結婚證,於是再去註冊。原來佢係同我結兩次婚。」嫁為人妻的秀珠也遇過不少磨難,曾經小產兩次,聽過不少閒話,幸好她最終仍生下了一對子女。「好聽啲我就係硬淨,唔好聽就倔強。」
搬入天水圍時當地很荒蕪,和現在大大不同。「不過好奇怪,住落你又唔覺㗎喎,可能自己都係喺變化之中。」秀珠在62歲時曾大病過,經歷生死。「而家樣樣嘢會睇得更開,更唔執着。」
順流而活盡力當下
黃兆雄 (69歲)
兆雄成長於元朗雞地,幼年家貧,每逢打風下雨家裡必會水浸,甚至屋頂試過整個被吹走。「我哋就帶住啲蓆同被去人哋未入伙但實淨啲嘅單位打地舖。」身為長子的他自然要幫忙照顧弟妹,小學畢業後,便出來工作,直至退休。他沒半點埋怨,彷彿一切本應如此。即使後來患癌,也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康復後成為義工。他笑道:「醫生叫你唔使驚,你邊聽得入耳?但我哋唔同,我哋係過來人。」
兆雄第一份工作是和同學一起在上海餐廳學師,後來發現難有晉升空間,便果斷轉行學整麵包,當時他只是15歲。頗有天份的他,用了兩三年時間已能獨當一面,一做便是廿年。「份工就唔係太辛苦,不過工時長,好難請假,過時過節又忙。」於是喜歡駕車的他把心一橫,考了車牌做的士司機。「收入高啲,又可以周圍走,唔使每日淨係對住個餅房。」兩年後,兆雄索性轉為中港貨車司機,走更遠的路。來回一次大概三小時,有時因為過關程序久了,大半天便過去,但兆雄還是樂在其中:「好似人哋自駕遊噉,周圍去幾開心。」不過其後治安轉差,他便只留在香港當貨車司機。「即係咩跌錢黨、午夜分屍,傳嚟香港前,我哋都經歷晒。」兆雄分享,途中若有人截車,大家必不會停。「試過有人停,人哋一上車就隊把刀埋嚟㓤你。」直到健康出現問題,兆雄才退休,那年他62歲。
現時居住天水圍,一生也在元朗度過的兆雄指頗喜歡這區。「不過就懷念以前多啲。細個元朗嘅生活真係好閒適,朝早7:00大馬路仲係好靜㗎,但369墟市好熱鬧,有人賣豬呀雞呀,啲小朋友又通處走,仲見過有人即場閹雞同劏蛇......」聊起舊時,兆雄津津有味。「新開嘅Yoho Mall我好似只係行咗兩三次,我鍾意行舊舖多啲。太城市化,好似度度都一樣,冇乜意思。」
兆雄第一份工作是和同學一起在上海餐廳學師,後來發現難有晉升空間,便果斷轉行學整麵包,當時他只是15歲。頗有天份的他,用了兩三年時間已能獨當一面,一做便是廿年。「份工就唔係太辛苦,不過工時長,好難請假,過時過節又忙。」於是喜歡駕車的他把心一橫,考了車牌做的士司機。「收入高啲,又可以周圍走,唔使每日淨係對住個餅房。」兩年後,兆雄索性轉為中港貨車司機,走更遠的路。來回一次大概三小時,有時因為過關程序久了,大半天便過去,但兆雄還是樂在其中:「好似人哋自駕遊噉,周圍去幾開心。」不過其後治安轉差,他便只留在香港當貨車司機。「即係咩跌錢黨、午夜分屍,傳嚟香港前,我哋都經歷晒。」兆雄分享,途中若有人截車,大家必不會停。「試過有人停,人哋一上車就隊把刀埋嚟㓤你。」直到健康出現問題,兆雄才退休,那年他62歲。
現時居住天水圍,一生也在元朗度過的兆雄指頗喜歡這區。「不過就懷念以前多啲。細個元朗嘅生活真係好閒適,朝早7:00大馬路仲係好靜㗎,但369墟市好熱鬧,有人賣豬呀雞呀,啲小朋友又通處走,仲見過有人即場閹雞同劏蛇......」聊起舊時,兆雄津津有味。「新開嘅Yoho Mall我好似只係行咗兩三次,我鍾意行舊舖多啲。太城市化,好似度度都一樣,冇乜意思。」
愛能跨越肉體的距離
歐陽儀(68歲)
生於錦田的阿儀,母親在她幾歲時便離家外出九龍打工,把她與哥哥暫託予三叔及伯娘照顧。「嗰時交通好唔方便,電話費又貴。」他們與母親一年中只能在大時大節裡見到幾次。原以為這會造成小孩孤獨寂寞,阿儀卻開朗地說:「又冇乜嘢喎,可能因為知道媽媽錫我哋。我放學就喺條村玩,大人都好錫我哋,又唔使做嘢,過得好開心!」倒是留在身邊的父親不太與兩兄妹交流,感覺疏離。
「有一年,阿媽難得放假,帶咗我同哥哥去九龍嘅工展會。嗰度好熱鬧,五光十色,我叫媽咪買糖畀我,佢都肯。最特別係佢喺一間象牙店度買咗三對筷子,一對畀我、一對哥哥、一對佢自己,仲刻咗名,以後每次食飯我都好開心,好似媽咪陪住我噉。大個諗返,其實媽咪當時應該唔係好有錢,但佢都捨得洗錢,我好感動。」後來母親轉到九龍學校當校工,她和哥哥順利轉到該中學就讀,一家人終於團聚:「個校長好好人,畀埋宿舍我哋一家住。」不止如此,畢業後校長更邀請阿儀在附屬的幼稚園任教,令阿儀從此踏上教師之路,直至退休。
三十多歲後,阿儀轉至另一小學任教,再次搬回元朗。她坦言起初不太習慣:「始終喺九龍住咗好耐,啲朋友同學社交圈子喺晒出面。但交通冇咁方便,唯有等放假再出九龍玩囉。不過後來就慢慢慣了,呢度都慢慢發展到乜都有,又識落咗朋友,就又好鍾意呢度。」
不過阿儀說,比起市區化的元朗,還是喜歡從前的純樸風味多點,但或許她懷念的,更是以前的自己:「唔知點解,以前雖然窮但好開心。而家可能多嘢諗咗,經歷又多咗,再無辦法好似以前噉咁無憂無慮。」
「有一年,阿媽難得放假,帶咗我同哥哥去九龍嘅工展會。嗰度好熱鬧,五光十色,我叫媽咪買糖畀我,佢都肯。最特別係佢喺一間象牙店度買咗三對筷子,一對畀我、一對哥哥、一對佢自己,仲刻咗名,以後每次食飯我都好開心,好似媽咪陪住我噉。大個諗返,其實媽咪當時應該唔係好有錢,但佢都捨得洗錢,我好感動。」後來母親轉到九龍學校當校工,她和哥哥順利轉到該中學就讀,一家人終於團聚:「個校長好好人,畀埋宿舍我哋一家住。」不止如此,畢業後校長更邀請阿儀在附屬的幼稚園任教,令阿儀從此踏上教師之路,直至退休。
三十多歲後,阿儀轉至另一小學任教,再次搬回元朗。她坦言起初不太習慣:「始終喺九龍住咗好耐,啲朋友同學社交圈子喺晒出面。但交通冇咁方便,唯有等放假再出九龍玩囉。不過後來就慢慢慣了,呢度都慢慢發展到乜都有,又識落咗朋友,就又好鍾意呢度。」
不過阿儀說,比起市區化的元朗,還是喜歡從前的純樸風味多點,但或許她懷念的,更是以前的自己:「唔知點解,以前雖然窮但好開心。而家可能多嘢諗咗,經歷又多咗,再無辦法好似以前噉咁無憂無慮。」
困難不會困得住積極應變的人
黃秀珠(67歲)
秀珠是圍村人,元朗沙埔村的居民,講起舊時生活,無論是大鑊飯、上山擔柴、擔水、燒柴……秀珠都記憶猶新。她成長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之中:「我兩個細佬玩嘅時候,我就畀人叫去拔草。不過我太細唔識,拔哂啲菜苗,哈哈。」秀珠就這樣,生活雖有艱難,但她不會停下自怨自艾,而是咬緊牙關過下去,有時甚至能苦中作樂。
疼愛她的父親因病過世後,秀珠的日子變得更不易過,她開始要在家附近拿衣服釘鈕扣幫補家計,小學畢業後更正式投入工作生活,不再上學。「其實我都幾鍾意學校㗎,不過身邊冇人鼓勵我讀,阿爺阿嫲話我係大女,應該幫屋企手,自己都有啲心灰意冷,就噉囉。」十四歲開始出九龍工作,第一份工作沒有人工,但包食宿,照顧比她更小的三個小孩。「太太同我講,半夜聽到咩聲都唔好出去,可能係先生飲醉酒,我𠴱時住雜物房,都幾驚,不過頂硬上。」她還是做了整整一年,直至朋友再介紹車衣的工作。「不過諗返當時都開心,太太帶啲仔去玩時會預埋我,佢幾好人。」
20歲時經姨媽介紹認識了丈夫,摘荷葉的丈夫看見了並蒂蓮,以此向她求婚。「不過後來有次佢又見到並蒂蓮,相士話佢會結兩次婚,佢屋企人都有呢個情況。結果1983年時我哋抽到天水圍公屋,但冇結婚證,於是再去註冊。原來佢係同我結兩次婚。」嫁為人妻的秀珠也遇過不少磨難,曾經小產兩次,聽過不少閒話,幸好她最終仍生下了一對子女。「好聽啲我就係硬淨,唔好聽就倔強。」
搬入天水圍時當地很荒蕪,和現在大大不同。「不過好奇怪,住落你又唔覺㗎喎,可能自己都係喺變化之中。」秀珠在62歲時曾大病過,經歷生死。「而家樣樣嘢會睇得更開,更唔執着。」
疼愛她的父親因病過世後,秀珠的日子變得更不易過,她開始要在家附近拿衣服釘鈕扣幫補家計,小學畢業後更正式投入工作生活,不再上學。「其實我都幾鍾意學校㗎,不過身邊冇人鼓勵我讀,阿爺阿嫲話我係大女,應該幫屋企手,自己都有啲心灰意冷,就噉囉。」十四歲開始出九龍工作,第一份工作沒有人工,但包食宿,照顧比她更小的三個小孩。「太太同我講,半夜聽到咩聲都唔好出去,可能係先生飲醉酒,我𠴱時住雜物房,都幾驚,不過頂硬上。」她還是做了整整一年,直至朋友再介紹車衣的工作。「不過諗返當時都開心,太太帶啲仔去玩時會預埋我,佢幾好人。」
20歲時經姨媽介紹認識了丈夫,摘荷葉的丈夫看見了並蒂蓮,以此向她求婚。「不過後來有次佢又見到並蒂蓮,相士話佢會結兩次婚,佢屋企人都有呢個情況。結果1983年時我哋抽到天水圍公屋,但冇結婚證,於是再去註冊。原來佢係同我結兩次婚。」嫁為人妻的秀珠也遇過不少磨難,曾經小產兩次,聽過不少閒話,幸好她最終仍生下了一對子女。「好聽啲我就係硬淨,唔好聽就倔強。」
搬入天水圍時當地很荒蕪,和現在大大不同。「不過好奇怪,住落你又唔覺㗎喎,可能自己都係喺變化之中。」秀珠在62歲時曾大病過,經歷生死。「而家樣樣嘢會睇得更開,更唔執着。」
順流而活盡力當下
黃兆雄 (69歲)
兆雄成長於元朗雞地,幼年家貧,每逢打風下雨家裡必會水浸,甚至屋頂試過整個被吹走。「我哋就帶住啲蓆同被去人哋未入伙但實淨啲嘅單位打地舖。」身為長子的他自然要幫忙照顧弟妹,小學畢業後,便出來工作,直至退休。他沒半點埋怨,彷彿一切本應如此。即使後來患癌,也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康復後成為義工。他笑道:「醫生叫你唔使驚,你邊聽得入耳?但我哋唔同,我哋係過來人。」
兆雄第一份工作是和同學一起在上海餐廳學師,後來發現難有晉升空間,便果斷轉行學整麵包,當時他只是15歲。頗有天份的他,用了兩三年時間已能獨當一面,一做便是廿年。「份工就唔係太辛苦,不過工時長,好難請假,過時過節又忙。」於是喜歡駕車的他把心一橫,考了車牌做的士司機。「收入高啲,又可以周圍走,唔使每日淨係對住個餅房。」兩年後,兆雄索性轉為中港貨車司機,走更遠的路。來回一次大概三小時,有時因為過關程序久了,大半天便過去,但兆雄還是樂在其中:「好似人哋自駕遊噉,周圍去幾開心。」不過其後治安轉差,他便只留在香港當貨車司機。「即係咩跌錢黨、午夜分屍,傳嚟香港前,我哋都經歷晒。」兆雄分享,途中若有人截車,大家必不會停。「試過有人停,人哋一上車就隊把刀埋嚟㓤你。」直到健康出現問題,兆雄才退休,那年他62歲。
現時居住天水圍,一生也在元朗度過的兆雄指頗喜歡這區。「不過就懷念以前多啲。細個元朗嘅生活真係好閒適,朝早7:00大馬路仲係好靜㗎,但369墟市好熱鬧,有人賣豬呀雞呀,啲小朋友又通處走,仲見過有人即場閹雞同劏蛇......」聊起舊時,兆雄津津有味。「新開嘅Yoho Mall我好似只係行咗兩三次,我鍾意行舊舖多啲。太城市化,好似度度都一樣,冇乜意思。」
兆雄第一份工作是和同學一起在上海餐廳學師,後來發現難有晉升空間,便果斷轉行學整麵包,當時他只是15歲。頗有天份的他,用了兩三年時間已能獨當一面,一做便是廿年。「份工就唔係太辛苦,不過工時長,好難請假,過時過節又忙。」於是喜歡駕車的他把心一橫,考了車牌做的士司機。「收入高啲,又可以周圍走,唔使每日淨係對住個餅房。」兩年後,兆雄索性轉為中港貨車司機,走更遠的路。來回一次大概三小時,有時因為過關程序久了,大半天便過去,但兆雄還是樂在其中:「好似人哋自駕遊噉,周圍去幾開心。」不過其後治安轉差,他便只留在香港當貨車司機。「即係咩跌錢黨、午夜分屍,傳嚟香港前,我哋都經歷晒。」兆雄分享,途中若有人截車,大家必不會停。「試過有人停,人哋一上車就隊把刀埋嚟㓤你。」直到健康出現問題,兆雄才退休,那年他62歲。
現時居住天水圍,一生也在元朗度過的兆雄指頗喜歡這區。「不過就懷念以前多啲。細個元朗嘅生活真係好閒適,朝早7:00大馬路仲係好靜㗎,但369墟市好熱鬧,有人賣豬呀雞呀,啲小朋友又通處走,仲見過有人即場閹雞同劏蛇......」聊起舊時,兆雄津津有味。「新開嘅Yoho Mall我好似只係行咗兩三次,我鍾意行舊舖多啲。太城市化,好似度度都一樣,冇乜意思。」
愛能跨越肉體的距離
歐陽儀(68歲)
生於錦田的阿儀,母親在她幾歲時便離家外出九龍打工,把她與哥哥暫託予三叔及伯娘照顧。「嗰時交通好唔方便,電話費又貴。」他們與母親一年中只能在大時大節裡見到幾次。原以為這會造成小孩孤獨寂寞,阿儀卻開朗地說:「又冇乜嘢喎,可能因為知道媽媽錫我哋。我放學就喺條村玩,大人都好錫我哋,又唔使做嘢,過得好開心!」倒是留在身邊的父親不太與兩兄妹交流,感覺疏離。
「有一年,阿媽難得放假,帶咗我同哥哥去九龍嘅工展會。嗰度好熱鬧,五光十色,我叫媽咪買糖畀我,佢都肯。最特別係佢喺一間象牙店度買咗三對筷子,一對畀我、一對哥哥、一對佢自己,仲刻咗名,以後每次食飯我都好開心,好似媽咪陪住我噉。大個諗返,其實媽咪當時應該唔係好有錢,但佢都捨得洗錢,我好感動。」後來母親轉到九龍學校當校工,她和哥哥順利轉到該中學就讀,一家人終於團聚:「個校長好好人,畀埋宿舍我哋一家住。」不止如此,畢業後校長更邀請阿儀在附屬的幼稚園任教,令阿儀從此踏上教師之路,直至退休。
三十多歲後,阿儀轉至另一小學任教,再次搬回元朗。她坦言起初不太習慣:「始終喺九龍住咗好耐,啲朋友同學社交圈子喺晒出面。但交通冇咁方便,唯有等放假再出九龍玩囉。不過後來就慢慢慣了,呢度都慢慢發展到乜都有,又識落咗朋友,就又好鍾意呢度。」
不過阿儀說,比起市區化的元朗,還是喜歡從前的純樸風味多點,但或許她懷念的,更是以前的自己:「唔知點解,以前雖然窮但好開心。而家可能多嘢諗咗,經歷又多咗,再無辦法好似以前噉咁無憂無慮。」
「有一年,阿媽難得放假,帶咗我同哥哥去九龍嘅工展會。嗰度好熱鬧,五光十色,我叫媽咪買糖畀我,佢都肯。最特別係佢喺一間象牙店度買咗三對筷子,一對畀我、一對哥哥、一對佢自己,仲刻咗名,以後每次食飯我都好開心,好似媽咪陪住我噉。大個諗返,其實媽咪當時應該唔係好有錢,但佢都捨得洗錢,我好感動。」後來母親轉到九龍學校當校工,她和哥哥順利轉到該中學就讀,一家人終於團聚:「個校長好好人,畀埋宿舍我哋一家住。」不止如此,畢業後校長更邀請阿儀在附屬的幼稚園任教,令阿儀從此踏上教師之路,直至退休。
三十多歲後,阿儀轉至另一小學任教,再次搬回元朗。她坦言起初不太習慣:「始終喺九龍住咗好耐,啲朋友同學社交圈子喺晒出面。但交通冇咁方便,唯有等放假再出九龍玩囉。不過後來就慢慢慣了,呢度都慢慢發展到乜都有,又識落咗朋友,就又好鍾意呢度。」
不過阿儀說,比起市區化的元朗,還是喜歡從前的純樸風味多點,但或許她懷念的,更是以前的自己:「唔知點解,以前雖然窮但好開心。而家可能多嘢諗咗,經歷又多咗,再無辦法好似以前噉咁無憂無慮。」
困難不會困得住積極應變的人
黃秀珠(67歲)
秀珠是圍村人,元朗沙埔村的居民,講起舊時生活,無論是大鑊飯、上山擔柴、擔水、燒柴……秀珠都記憶猶新。她成長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之中:「我兩個細佬玩嘅時候,我就畀人叫去拔草。不過我太細唔識,拔哂啲菜苗,哈哈。」秀珠就這樣,生活雖有艱難,但她不會停下自怨自艾,而是咬緊牙關過下去,有時甚至能苦中作樂。
疼愛她的父親因病過世後,秀珠的日子變得更不易過,她開始要在家附近拿衣服釘鈕扣幫補家計,小學畢業後更正式投入工作生活,不再上學。「其實我都幾鍾意學校㗎,不過身邊冇人鼓勵我讀,阿爺阿嫲話我係大女,應該幫屋企手,自己都有啲心灰意冷,就噉囉。」十四歲開始出九龍工作,第一份工作沒有人工,但包食宿,照顧比她更小的三個小孩。「太太同我講,半夜聽到咩聲都唔好出去,可能係先生飲醉酒,我𠴱時住雜物房,都幾驚,不過頂硬上。」她還是做了整整一年,直至朋友再介紹車衣的工作。「不過諗返當時都開心,太太帶啲仔去玩時會預埋我,佢幾好人。」
20歲時經姨媽介紹認識了丈夫,摘荷葉的丈夫看見了並蒂蓮,以此向她求婚。「不過後來有次佢又見到並蒂蓮,相士話佢會結兩次婚,佢屋企人都有呢個情況。結果1983年時我哋抽到天水圍公屋,但冇結婚證,於是再去註冊。原來佢係同我結兩次婚。」嫁為人妻的秀珠也遇過不少磨難,曾經小產兩次,聽過不少閒話,幸好她最終仍生下了一對子女。「好聽啲我就係硬淨,唔好聽就倔強。」
搬入天水圍時當地很荒蕪,和現在大大不同。「不過好奇怪,住落你又唔覺㗎喎,可能自己都係喺變化之中。」秀珠在62歲時曾大病過,經歷生死。「而家樣樣嘢會睇得更開,更唔執着。」
疼愛她的父親因病過世後,秀珠的日子變得更不易過,她開始要在家附近拿衣服釘鈕扣幫補家計,小學畢業後更正式投入工作生活,不再上學。「其實我都幾鍾意學校㗎,不過身邊冇人鼓勵我讀,阿爺阿嫲話我係大女,應該幫屋企手,自己都有啲心灰意冷,就噉囉。」十四歲開始出九龍工作,第一份工作沒有人工,但包食宿,照顧比她更小的三個小孩。「太太同我講,半夜聽到咩聲都唔好出去,可能係先生飲醉酒,我𠴱時住雜物房,都幾驚,不過頂硬上。」她還是做了整整一年,直至朋友再介紹車衣的工作。「不過諗返當時都開心,太太帶啲仔去玩時會預埋我,佢幾好人。」
20歲時經姨媽介紹認識了丈夫,摘荷葉的丈夫看見了並蒂蓮,以此向她求婚。「不過後來有次佢又見到並蒂蓮,相士話佢會結兩次婚,佢屋企人都有呢個情況。結果1983年時我哋抽到天水圍公屋,但冇結婚證,於是再去註冊。原來佢係同我結兩次婚。」嫁為人妻的秀珠也遇過不少磨難,曾經小產兩次,聽過不少閒話,幸好她最終仍生下了一對子女。「好聽啲我就係硬淨,唔好聽就倔強。」
搬入天水圍時當地很荒蕪,和現在大大不同。「不過好奇怪,住落你又唔覺㗎喎,可能自己都係喺變化之中。」秀珠在62歲時曾大病過,經歷生死。「而家樣樣嘢會睇得更開,更唔執着。」
元朗的歷史
根據《新安縣誌》或其他古地圖,元朗最先寫作圓蓢,後變元塱,再變成元朗。「圓」有完整、豐滿的意思,「塱」則是指開朗的土地或是高起之江岸。元朗是指左起凹頭的蠔殼山,右至屯門的大頭山的一連串山丘,像一個圓圈圍繞著平地。從字面上推測,古時元朗是一塊水源充足的沼澤低地。香港有七成土地都是山地丘陵,元朗卻有一大片廣闊的平原,可謂得天獨厚。元朗自新石器時代已有人居住,現有的原居民大族主要為北宋時期南移的鄧氏(現時分佈在屏山、廈村及錦田一帶)及南宋末文天祥堂弟文天瑞後裔的文氏(現時分佈在新田及落馬洲一帶)。當然,現時除了原居民,亦早有不同人士搬遷進內。
提起元朗,相信不少人會想起貫穿元朗市中心的大馬路。元朗大馬路兩旁有琳琅滿目的商店,人流高,熱鬧非常。而中間則貫穿著不時行使的輕鐵,輕鐵到站的「叮叮」聲、與路軌磨擦的「隆隆」聲,常常與行人談話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是元朗人平淡的日常。他區的朋友來到元朗每每喜歡品嘗此地有名的B仔涼粉、雞翼尖、勝利牛丸等,一飽口福後,有些人更會買遠近馳名的老婆餅回去作「手信」。此外,元朗亦保留了完整的圍村文化,例如屏山文物徑能讓我們一探當地的祠堂、廟宇、庭院、古塔等,了解到香港原住民的歷史和宗族文化。而位於流浮山西南方的下白泥,則是個能欣賞夕陽美景的絕色之地,觀賞過後更能於流浮山吃鮮味的海產,盡與而歸!
提起元朗,相信不少人會想起貫穿元朗市中心的大馬路。元朗大馬路兩旁有琳琅滿目的商店,人流高,熱鬧非常。而中間則貫穿著不時行使的輕鐵,輕鐵到站的「叮叮」聲、與路軌磨擦的「隆隆」聲,常常與行人談話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是元朗人平淡的日常。他區的朋友來到元朗每每喜歡品嘗此地有名的B仔涼粉、雞翼尖、勝利牛丸等,一飽口福後,有些人更會買遠近馳名的老婆餅回去作「手信」。此外,元朗亦保留了完整的圍村文化,例如屏山文物徑能讓我們一探當地的祠堂、廟宇、庭院、古塔等,了解到香港原住民的歷史和宗族文化。而位於流浮山西南方的下白泥,則是個能欣賞夕陽美景的絕色之地,觀賞過後更能於流浮山吃鮮味的海產,盡與而歸!
元朗的歷史
根據《新安縣誌》或其他古地圖,元朗最先寫作圓蓢,後變元塱,再變成元朗。「圓」有完整、豐滿的意思,「塱」則是指開朗的土地或是高起之江岸。元朗是指左起凹頭的蠔殼山,右至屯門的大頭山的一連串山丘,像一個圓圈圍繞著平地。從字面上推測,古時元朗是一塊水源充足的沼澤低地。香港有七成土地都是山地丘陵,元朗卻有一大片廣闊的平原,可謂得天獨厚。元朗自新石器時代已有人居住,現有的原居民大族主要為北宋時期南移的鄧氏(現時分佈在屏山、廈村及錦田一帶)及南宋末文天祥堂弟文天瑞後裔的文氏(現時分佈在新田及落馬洲一帶)。當然,現時除了原居民,亦早有不同人士搬遷進內。
提起元朗,相信不少人會想起貫穿元朗市中心的大馬路。元朗大馬路兩旁有琳琅滿目的商店,人流高,熱鬧非常。而中間則貫穿著不時行使的輕鐵,輕鐵到站的「叮叮」聲、與路軌磨擦的「隆隆」聲,常常與行人談話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是元朗人平淡的日常。他區的朋友來到元朗每每喜歡品嘗此地有名的B仔涼粉、雞翼尖、勝利牛丸等,一飽口福後,有些人更會買遠近馳名的老婆餅回去作「手信」。此外,元朗亦保留了完整的圍村文化,例如屏山文物徑能讓我們一探當地的祠堂、廟宇、庭院、古塔等,了解到香港原住民的歷史和宗族文化。而位於流浮山西南方的下白泥,則是個能欣賞夕陽美景的絕色之地,觀賞過後更能於流浮山吃鮮味的海產,盡與而歸!
提起元朗,相信不少人會想起貫穿元朗市中心的大馬路。元朗大馬路兩旁有琳琅滿目的商店,人流高,熱鬧非常。而中間則貫穿著不時行使的輕鐵,輕鐵到站的「叮叮」聲、與路軌磨擦的「隆隆」聲,常常與行人談話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是元朗人平淡的日常。他區的朋友來到元朗每每喜歡品嘗此地有名的B仔涼粉、雞翼尖、勝利牛丸等,一飽口福後,有些人更會買遠近馳名的老婆餅回去作「手信」。此外,元朗亦保留了完整的圍村文化,例如屏山文物徑能讓我們一探當地的祠堂、廟宇、庭院、古塔等,了解到香港原住民的歷史和宗族文化。而位於流浮山西南方的下白泥,則是個能欣賞夕陽美景的絕色之地,觀賞過後更能於流浮山吃鮮味的海產,盡與而歸!
相關劇目
好戲重溫
《天元地方》
已完結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在元朗
在天水圍
一對夫婦在徘徊,在停滯,訴說着「盤古初開」的故事
一群人,沿着天橋,乘着輕鐵,分享踏遍天地的心境
幾個元朗長大的人,那年那月的簡樸與酸苦
一班以天水圍為家的人,那年那月的荒蕪與適應
盤古開天,頂天立地,還是以大地為依歸
香港人啊,踏遍天圓地方,終須落葉歸根
在元朗
在天水圍
編劇/導演/戲劇導師:葉君博
佈景設計:陳寶欣|服裝設計:温俊詩|燈光設計:Ivy Lam|音響設計:易仁浚
演出團體:明愛天悅長者中心
$200
演出長約1.5小時
粵語演出|適合6歲或以上人士觀看
好戲重溫
《天元地方》
已完結
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講元朗.
社區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