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灣

荃灣起源於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一批上海工業家來港投資並設立紡織工廠。五十年代,荃灣已成為香港紡織業的中心,全港最大的紗廠和染廠都位於此地...

荃灣

荃灣起源於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一批上海工業家來港投資並設立紡織工廠。五十年代,荃灣已成為香港紡織業的中心,全港最大的紗廠和染廠都位於此地...

面對變遷依然活得自在

丘彩珍(76歲)
Vivian是印尼華僑,家中的大家姐,上有一位大哥,下有六位弟妹。11、12歲隨父親舉家移民到香港,在荃灣落腳直至現在。1959年父親在眾安街開了荃灣第一間百貨公司「華僑百貨」:「但其實我哋成家都好唔慣,因為以前做開批發,可能四、五點就可以休息,但而家零售啲數好濕碎,而且仲要十點先可以閂舖。」七、八年後有人看中他們的舖位,他們便賣去,賺了十倍,以所得資金購買更多物業出租予他人,自此收租便成為Vivian生活的一部份。「我其實唔係好鍾意做呢樣嘢㗎,遇到啲好人就易,遇着啲唔順攤嘅人你都咪話唔煩。」Vivian指若是店舖,即使對方不交租,只要通知相關部門,讓執達吏封舖便可收回單位,雖然需時個多兩個月,還是相對容易,但住宅便比較難處理。「試過有次對方擺把牛肉刀喺枱面,話我哋食完飯咪畀你。」聽落場面可怕,氣氛緊張。

不過幸好這並非Vivian的正職,只是幫忙家業。讀至中五畢業的她是美德小學的老師。「嗰間係天台小學嚟,無好似而家咁明確分年級分科,啲教程都係由校長編排。全校得六至七個老師,共六個班房,每個班動劏開一半,一個課室可能得十零個小朋友,大概按年齡分,大啲嘅呢邊,細嘅嗰邊,一個老師教完呢邊,咪教第二邊,一腳踢㗎。」

在Vivian的成長中,能窺見往日人們生活的點滴。對於荃灣的變遷,她說道:「以前就純樸啲,而家逼狹咗,多好多人。」Vivian的用詞都比較中性,問及她比較喜歡哪個時期的荃灣,她則無所謂地回答:「無話特別喜歡唔喜歡,係咁㗎啦。」大概順勢而活,接受當下正是她能適應生命中種種變化的緣由。

面對變遷依然活得自在

丘彩珍(76歲)
Vivian是印尼華僑,家中的大家姐,上有一位大哥,下有六位弟妹。11、12歲隨父親舉家移民到香港,在荃灣落腳直至現在。1959年父親在眾安街開了荃灣第一間百貨公司「華僑百貨」:「但其實我哋成家都好唔慣,因為以前做開批發,可能四、五點就可以休息,但而家零售啲數好濕碎,而且仲要十點先可以閂舖。」七、八年後有人看中他們的舖位,他們便賣去,賺了十倍,以所得資金購買更多物業出租予他人,自此收租便成為Vivian生活的一部份。「我其實唔係好鍾意做呢樣嘢㗎,遇到啲好人就易,遇着啲唔順攤嘅人你都咪話唔煩。」Vivian指若是店舖,即使對方不交租,只要通知相關部門,讓執達吏封舖便可收回單位,雖然需時個多兩個月,還是相對容易,但住宅便比較難處理。「試過有次對方擺把牛肉刀喺枱面,話我哋食完飯咪畀你。」聽落場面可怕,氣氛緊張。

不過幸好這並非Vivian的正職,只是幫忙家業。讀至中五畢業的她是美德小學的老師。「嗰間係天台小學嚟,無好似而家咁明確分年級分科,啲教程都係由校長編排。全校得六至七個老師,共六個班房,每個班動劏開一半,一個課室可能得十零個小朋友,大概按年齡分,大啲嘅呢邊,細嘅嗰邊,一個老師教完呢邊,咪教第二邊,一腳踢㗎。」

在Vivian的成長中,能窺見往日人們生活的點滴。對於荃灣的變遷,她說道:「以前就純樸啲,而家逼狹咗,多好多人。」Vivian的用詞都比較中性,問及她比較喜歡哪個時期的荃灣,她則無所謂地回答:「無話特別喜歡唔喜歡,係咁㗎啦。」大概順勢而活,接受當下正是她能適應生命中種種變化的緣由。

荃灣的歷史

1961年,港府宣布將荃灣發展成新界第一個衛星城市,範圍包括青衣島、葵涌和荔景一帶。為了更好規劃和應對人口增長,於1985年4月劃分成荃灣及葵青區。荃灣古稱「淺灣」,據說因海灣水淺而得名。同時也被戲稱為「賊灣」及「三百錢」,舊日海盜猖獗,傳說經過該地需支付三百過路錢。商船經常在此水域退潮時擱淺,因此有「發達去金山,要死來荃灣」一說。

荃灣起源於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一批上海工業家來港投資並設立紡織工廠,更聘請了成千工人。五十年代,荃灣已成為香港紡織業的中心,全港最大的紗廠和染廠都位於此地,並催生了輕工業的發展。重工業方面則不得不提德士古石油庫及配合青衣渡輪碼頭所發展的船運。

荃灣曾有許多客家村落,歷史最悠久的海壩村則於1986年被拆除,改建為現在的賽馬會德華公園。舊有建築變成了公園內的德華展覽廳和環境資源中心,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並得以保留。現時成為了不少叔伯閒餘捉棋聊天的好去處,也有不少人在公園內的池塘觀賞魚和烏龜。

被活化的還有1954年建立的南豐紗廠,它曾是香港生產量最高的紡織廠,於2014年成為對外開放的商場,保留了不少過去特色及設施,成為文青喜愛的熱門打卡地點。同時南豐紗廠建立了香港首間紡織文化藝術中心,市民不僅能閒逛購物,還能了解紡織業的歷史。使人懷念的還有荔園遊樂場,它曾是香港規模最大型的遊樂場,直到1997年政府宣佈收回土地作住宅發展,這個曾經充滿無數人士童年歡樂笑聲的地方才關上大門。

荃灣擁有43條行人天橋,連接著20個不同大小的商場,近年被戲稱為「天空之城」,真正翻風落雨也不怕變落湯雞。

至於荃灣的美食,光是四個陂坊(大陂坊、二陂坊、三陂坊和四陂坊)就擁有豐富的潮州菜(打冷)和各式火鍋(如雞煲火鍋)。此外,商場內還有各種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可供選擇,絕對是一個讓人享受美食解讒的好地方。

荃灣的歷史

1961年,港府宣布將荃灣發展成新界第一個衛星城市,範圍包括青衣島、葵涌和荔景一帶。為了更好規劃和應對人口增長,於1985年4月劃分成荃灣及葵青區。荃灣古稱「淺灣」,據說因海灣水淺而得名。同時也被戲稱為「賊灣」及「三百錢」,舊日海盜猖獗,傳說經過該地需支付三百過路錢。商船經常在此水域退潮時擱淺,因此有「發達去金山,要死來荃灣」一說。

荃灣起源於上世紀四十年代末,一批上海工業家來港投資並設立紡織工廠,更聘請了成千工人。五十年代,荃灣已成為香港紡織業的中心,全港最大的紗廠和染廠都位於此地,並催生了輕工業的發展。重工業方面則不得不提德士古石油庫及配合青衣渡輪碼頭所發展的船運。

荃灣曾有許多客家村落,歷史最悠久的海壩村則於1986年被拆除,改建為現在的賽馬會德華公園。舊有建築變成了公園內的德華展覽廳和環境資源中心,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並得以保留。現時成為了不少叔伯閒餘捉棋聊天的好去處,也有不少人在公園內的池塘觀賞魚和烏龜。

被活化的還有1954年建立的南豐紗廠,它曾是香港生產量最高的紡織廠,於2014年成為對外開放的商場,保留了不少過去特色及設施,成為文青喜愛的熱門打卡地點。同時南豐紗廠建立了香港首間紡織文化藝術中心,市民不僅能閒逛購物,還能了解紡織業的歷史。使人懷念的還有荔園遊樂場,它曾是香港規模最大型的遊樂場,直到1997年政府宣佈收回土地作住宅發展,這個曾經充滿無數人士童年歡樂笑聲的地方才關上大門。

荃灣擁有43條行人天橋,連接著20個不同大小的商場,近年被戲稱為「天空之城」,真正翻風落雨也不怕變落湯雞。

至於荃灣的美食,光是四個陂坊(大陂坊、二陂坊、三陂坊和四陂坊)就擁有豐富的潮州菜(打冷)和各式火鍋(如雞煲火鍋)。此外,商場內還有各種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可供選擇,絕對是一個讓人享受美食解讒的好地方。

好戲重溫

《海壩前 城門下》

已完結
全港中小學

這裡的曾經有大河,有古村,有農田
這裡曾經是工業重鎮,充斥了紗廠、染廠、製衣廠
這裡有海壩、有城門,或許在守護著甚麼
在這個由天橋連起的天空之城,我們一起聽聽一些著地的荃灣故事。

編劇/導演/戲劇導師:何悅欣
聯合導演:葉君博
佈景設計:顧美玲|服裝設計:趙婉妏|音響設計:易仁浚
演出團體:仁濟醫院方若愚長者鄰舍中心、仁濟醫院楊溫先生夫人長者鄰舍中心

好戲重溫

《海壩前 城門下》

已完結
全港中小學
講荃灣
學校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