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區

南區位處香港島南部,面向太平洋,是港島四區中覆蓋範圍最廣闊的,約有4000公頃,幾乎佔據了港島的一半空間...

南區

南區位處香港島南部,面向太平洋,是港島四區中覆蓋範圍最廣闊的,約有4000公頃,幾乎佔據了港島的一半空間...

感恩有過那美好的日子

陳群英(81歲)
群英是家中的大家姐,下有六弟妹。她由執媽接生,在家中出世。「所以我無出世紙㗎,係差唔多時候就去宣誓返,我個出生日期得舊曆啱。」作為長女,她自然要照顧弟妹。「我仲記得嗰時要用洗衫板洗衫,哇,洗完嗰一大盤衫再燙埋,都差不多無咗大半日了。」不過她並不覺那段日子辛苦,因為家人都會互相分擔。

家中經營壽記船廠,是當時南區最大的船廠,負責修理及處理漁船的各樣問題。「阿叔(那年代的人會把爸爸叫成阿叔,群英也不知道緣由)喺我出世時已經係老闆,到我七歲時生意就開始變大。」群英記得當年還會有外國人帶同小船前來尋求協助,他們便用在學校學到的有限英文與其溝通。「開頭都驚㗎,後來就慣咗了。」

群英畢業於葛量洪師範專科學院,成為小學老師。雖然現時已退休,但談起教育還是非常熱衷。「我覺得而家無論老師定小朋友都好辛苦。以前老師工作都忙,但至少家長會好尊重,亦無咁多其他壓力,但而家好多老師可能就要忙於處理家長嘅不滿同其他嘢,同時教學壓力又無減少;學生呢以前因為返半日制,放學之後仲有好多時間玩,探索好多嘢,有時創意就咁嚟,但而家啲小朋友放學仲要參加唔同活動,又要補習,仲好多功課,個個小朋友個樣都好攰。」群英忍不住為這情況嘆息。

現時壽記船廠已結業,曾經陪伴群英成長的番石榴大樹及龍眼大樹亦早因政府發展南區而被砍掉。「好多嘢都唔同咗,以前鄰里之間有種鄉情,但而家嘅人比較冷漠。以前有人周街賣生果、魚蛋,連燈膽都有,好有趣。」群英說從前物質並不豐富,但好像大家都樂在其中。現在確實較方便和發達,卻總覺得失卻了許多。群英慶幸自己出生於那個美好的時代。

感恩有過那美好的日子

陳群英(81歲)
群英是家中的大家姐,下有六弟妹。她由執媽接生,在家中出世。「所以我無出世紙㗎,係差唔多時候就去宣誓返,我個出生日期得舊曆啱。」作為長女,她自然要照顧弟妹。「我仲記得嗰時要用洗衫板洗衫,哇,洗完嗰一大盤衫再燙埋,都差不多無咗大半日了。」不過她並不覺那段日子辛苦,因為家人都會互相分擔。

家中經營壽記船廠,是當時南區最大的船廠,負責修理及處理漁船的各樣問題。「阿叔(那年代的人會把爸爸叫成阿叔,群英也不知道緣由)喺我出世時已經係老闆,到我七歲時生意就開始變大。」群英記得當年還會有外國人帶同小船前來尋求協助,他們便用在學校學到的有限英文與其溝通。「開頭都驚㗎,後來就慣咗了。」

群英畢業於葛量洪師範專科學院,成為小學老師。雖然現時已退休,但談起教育還是非常熱衷。「我覺得而家無論老師定小朋友都好辛苦。以前老師工作都忙,但至少家長會好尊重,亦無咁多其他壓力,但而家好多老師可能就要忙於處理家長嘅不滿同其他嘢,同時教學壓力又無減少;學生呢以前因為返半日制,放學之後仲有好多時間玩,探索好多嘢,有時創意就咁嚟,但而家啲小朋友放學仲要參加唔同活動,又要補習,仲好多功課,個個小朋友個樣都好攰。」群英忍不住為這情況嘆息。

現時壽記船廠已結業,曾經陪伴群英成長的番石榴大樹及龍眼大樹亦早因政府發展南區而被砍掉。「好多嘢都唔同咗,以前鄰里之間有種鄉情,但而家嘅人比較冷漠。以前有人周街賣生果、魚蛋,連燈膽都有,好有趣。」群英說從前物質並不豐富,但好像大家都樂在其中。現在確實較方便和發達,卻總覺得失卻了許多。群英慶幸自己出生於那個美好的時代。

南區的歷史

南區位處香港島南部,面向太平洋,是港島四區中覆蓋範圍最廣闊的,約有4000公頃,幾乎佔據了港島的一半空間。香港名字由向來眾說紛紜,最廣為人知的有以下五說。一說是阿群帶路說,相傳英軍登陸香港島赤柱時蜑家婦人陳群帶路,以水上人口音稱自己來自香港。二說是香木說,華南地區種植越南傳來的香木,又稱為「莞香」,港口以運香木出口而著名,因此被稱為香港。三說是香江說,西方商船經過香港島補給,傳說南邊有清甜溪水,命名為香江,香江入海口就被稱為香港。四說是香姑說,女海盜香姑佔據香港島,稱為香姑島,簡稱香島,後來變成香港島。最後一說是紅香爐說,傳聞有紅香爐漂到銅鑼灣天后廟,被稱為紅香爐港,簡稱香港。

南區地勢平坦,1960年代之前居民多以捕魚為業,並聚居在赤柱、香港仔和鴨脷洲等沿海地區。根據1961年的人口普查,南區範圍內的漁民人數達到28,000人,佔香港漁民總數四分之一以上。然而,在1960年代政府開發南區後,興建了公共房屋如漁光村、石排灣邨和華富邨,使許多漁民上岸定居。一些較富裕的漁民則在鴨脷洲北岸大街定居和開設店鋪。

華富邨是首個引入綜合發展概念的公共屋邨,備有商場、街市、冰室、酒樓、銀行、社區會堂、郵政局、公共圖書館、醫療服務、青年中心等設施,自給自足,可說是前所未有的創舉,亦是未來六十至八十年代未來新市鎮的試點。然而,由於遠離市中心且交通不便,加上原址是墳場和亂葬崗,最初入住需求並不高。1980年代香港爆發了公屋醜聞,華富邨亦榜上有名,部分樓宇結構出現問題需加設巨型鋼架。2014年,政府宣布重建華富邨,並興建港鐵南港島綫西段,包括華富站,預計2021年動工,2026年通車。

另一漁民選擇落腳的鴨脷洲,至今依舊保留了很多水上人的歷史痕跡,由街渡到洪聖古廟,還有即煮海鮮的大排檔,處處都充滿了漁村風情。幸運的話,還能在海旁吃到水上人獨有的味道鮮甜艇仔粉。沿着鴨脷洲海濱長廊能走到以漁村文化做主題的風之搭公園,無論是打卡還是休息都一流。黃昏時份建議到鴨脷洲大橋散步,能居高臨下包覽避風塘一帶景色,把傳統舢舨、風帆、遊艇及遊覽船等等盡收眼底。

隨著香港經濟工業化和商業化的發展,黃竹坑內灣在上世紀70至90年代逐漸填平,成為了香港其中一個主要的輕工業區。然而,隨著工廠北移和港府推動香港仔及周邊地區的旅遊發展,黃竹坑轉型為以三四星級酒店為主的酒店區。自2010年代起,區內舊工廠大樓逐漸轉變為藝廊、文青咖啡店和藝術工作室,成為新的藝術聚集地。此外,深受旅客喜愛的海洋公園亦座落此區,海洋公園結合海陸動物展覽、機動遊戲和大型表演等,深受大人和小孩歡迎。

埋藏在南區市民記憶中的還有於1857年建成於香港仔海旁的夏圃船塢。它是香港首個大型船塢,於1860年代被黃埔船塢收購發展成香港仔旱塢。大約在1970年,香港仔船塢才正式關閉,並開始進行填海,建造了南區第一個大型私人屋邨——香港仔中心,其對出海面正是香港仔避風塘。香港仔避風塘,是漁民的避風港之一,每逢風暴襲港,大小不一的船隻便會到避風塘暫避。每年農曆五月端午節,這裡更會舉行龍舟比賽,熱鬧非常。

最後不得不提及擁有優美海灘的赤柱及其市集。市集上有各種商舖和攤位,出售服裝、紀念品、手工藝品和藝術品等,是市民休閒假日的理想去處。位於赤柱大街有八座相連中式小屋,被稱為「八間屋」,亦是不可錯過的景點。它建於1931年,臨海而建,屬客家建築風格,獲評為歷史建築,現仍有人居住其中,屬於本港少數仍有人居住的歷史建築。

總括而言,南區是一個兼具自然景觀和現代化設施的地區。它擁有美麗的海灘、迷人的漁港、豐富的文化景點和便利的商業中心,是香港島上一個值得探索和欣賞的地方。

南區的歷史

南區位處香港島南部,面向太平洋,是港島四區中覆蓋範圍最廣闊的,約有4000公頃,幾乎佔據了港島的一半空間。香港名字由向來眾說紛紜,最廣為人知的有以下五說。一說是阿群帶路說,相傳英軍登陸香港島赤柱時蜑家婦人陳群帶路,以水上人口音稱自己來自香港。二說是香木說,華南地區種植越南傳來的香木,又稱為「莞香」,港口以運香木出口而著名,因此被稱為香港。三說是香江說,西方商船經過香港島補給,傳說南邊有清甜溪水,命名為香江,香江入海口就被稱為香港。四說是香姑說,女海盜香姑佔據香港島,稱為香姑島,簡稱香島,後來變成香港島。最後一說是紅香爐說,傳聞有紅香爐漂到銅鑼灣天后廟,被稱為紅香爐港,簡稱香港。

南區地勢平坦,1960年代之前居民多以捕魚為業,並聚居在赤柱、香港仔和鴨脷洲等沿海地區。根據1961年的人口普查,南區範圍內的漁民人數達到28,000人,佔香港漁民總數四分之一以上。然而,在1960年代政府開發南區後,興建了公共房屋如漁光村、石排灣邨和華富邨,使許多漁民上岸定居。一些較富裕的漁民則在鴨脷洲北岸大街定居和開設店鋪。

華富邨是首個引入綜合發展概念的公共屋邨,備有商場、街市、冰室、酒樓、銀行、社區會堂、郵政局、公共圖書館、醫療服務、青年中心等設施,自給自足,可說是前所未有的創舉,亦是未來六十至八十年代未來新市鎮的試點。然而,由於遠離市中心且交通不便,加上原址是墳場和亂葬崗,最初入住需求並不高。1980年代香港爆發了公屋醜聞,華富邨亦榜上有名,部分樓宇結構出現問題需加設巨型鋼架。2014年,政府宣布重建華富邨,並興建港鐵南港島綫西段,包括華富站,預計2021年動工,2026年通車。

另一漁民選擇落腳的鴨脷洲,至今依舊保留了很多水上人的歷史痕跡,由街渡到洪聖古廟,還有即煮海鮮的大排檔,處處都充滿了漁村風情。幸運的話,還能在海旁吃到水上人獨有的味道鮮甜艇仔粉。沿着鴨脷洲海濱長廊能走到以漁村文化做主題的風之搭公園,無論是打卡還是休息都一流。黃昏時份建議到鴨脷洲大橋散步,能居高臨下包覽避風塘一帶景色,把傳統舢舨、風帆、遊艇及遊覽船等等盡收眼底。

隨著香港經濟工業化和商業化的發展,黃竹坑內灣在上世紀70至90年代逐漸填平,成為了香港其中一個主要的輕工業區。然而,隨著工廠北移和港府推動香港仔及周邊地區的旅遊發展,黃竹坑轉型為以三四星級酒店為主的酒店區。自2010年代起,區內舊工廠大樓逐漸轉變為藝廊、文青咖啡店和藝術工作室,成為新的藝術聚集地。此外,深受旅客喜愛的海洋公園亦座落此區,海洋公園結合海陸動物展覽、機動遊戲和大型表演等,深受大人和小孩歡迎。

埋藏在南區市民記憶中的還有於1857年建成於香港仔海旁的夏圃船塢。它是香港首個大型船塢,於1860年代被黃埔船塢收購發展成香港仔旱塢。大約在1970年,香港仔船塢才正式關閉,並開始進行填海,建造了南區第一個大型私人屋邨——香港仔中心,其對出海面正是香港仔避風塘。香港仔避風塘,是漁民的避風港之一,每逢風暴襲港,大小不一的船隻便會到避風塘暫避。每年農曆五月端午節,這裡更會舉行龍舟比賽,熱鬧非常。

最後不得不提及擁有優美海灘的赤柱及其市集。市集上有各種商舖和攤位,出售服裝、紀念品、手工藝品和藝術品等,是市民休閒假日的理想去處。位於赤柱大街有八座相連中式小屋,被稱為「八間屋」,亦是不可錯過的景點。它建於1931年,臨海而建,屬客家建築風格,獲評為歷史建築,現仍有人居住其中,屬於本港少數仍有人居住的歷史建築。

總括而言,南區是一個兼具自然景觀和現代化設施的地區。它擁有美麗的海灘、迷人的漁港、豐富的文化景點和便利的商業中心,是香港島上一個值得探索和欣賞的地方。

好戲重溫

《後南區人類圖》

已完結
赤柱廣場露天廣場

沒有南區,沒有香港。

南區,曾經是英國人的落腳地、香港漁民的避風港。

南區,是富人、中產與低下階層的聚居地。

南區,有郊野公園和泳灘,也有主題樂園。

南區,就是一個小香港。

一群曾經居住、正在居住南區的老友記,都說這個地方早就不復返。

滄滄桑桑,寬寬的變了窄窄的,密密的變了疏疏的。

就讓這一班後南區人類一邊遊玩、一邊歌唱、一邊舞動、一邊訴說,

跟我們共享這份不變的變幻。

 

編劇/導演/戲劇導師:葉君博

佈景設計:陳寶欣|服裝設計:甄泳然|音響設計:鄧彥邦

演出團體:鄰舍輔導會利東鄰里康齡中心

  • 票價:免費節目(需預先登記,坐位有限,先到先得)

 

演出長約45分鐘

粵語演出|適合6歲或以上人士觀看

好戲重溫

《後南區人類圖》

已完結
赤柱廣場露天廣場
講南區
社區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