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模式
- 搜尋
- Menu
觀塘
觀塘原稱作官塘,原名源於北宋期間觀塘一帶為官府鹽場,一直是個頗為荒蕪的海灣,五十年代被填海發展為工業區,並於附近建有公共屋邨及大量住宅大廈...
觀塘
觀塘原稱作官塘,原名源於北宋期間觀塘一帶為官府鹽場,一直是個頗為荒蕪的海灣,五十年代被填海發展為工業區,並於附近建有公共屋邨及大量住宅大廈...
觀塘人觀塘事
茶果嶺相伴的四十五個年頭
黃彩華(65歲)和唐錦源(76歲)夫婦
同是茶果嶺街坊的錦源和彩華,在1972年邂逅,交往一年後成婚,婚後一直住在茶果嶺村,相伴了45個年頭。一家居於三層石屋之內,比往昔住的木屋堅固得多:「從前村內都係木屋同鋅鐵皮搭建嘅屋,打風要用鋼纜扣緊屋頂同地面,船上專用架生都出動!」對妻子愛護有加的錦源甜笑地說沒讓妻子吃過苦,即使她曾遺失了他一大筆積蓄,他也不忍苛責。
2006年初的某一天,彩華在23B小巴上丟失了手袋,內含大量現金;之後的凌晨,山上發生大火,幸好老少平安,但彩華卻在災場赫然發現自己遺失的蛇皮手袋——有點焦黑但仍清晰可辨,原來取去手袋的人曾到現場。關於火災的記憶,還有2016年年尾的一次。當年某夜深宵發生了一場二級火,數百居民半夜逃生,兒子聯同街坊合力拖喉灌救,眼看家門快要被烈焰吞噬--倏地戛然而止;家,幸保不失,但天亮之後,得悉相熟的麻將腳遭逢不幸,心裏無限悲傷。
擁有一雙巧手的彩華,勤勉又能幹,現在每晚都煮出「八餸一湯,白飯任裝」的溫暖住家飯。三代同「檯」,好不熱鬧。任大火燒、大風吹,大水淹,門前大樹折斷,這三層石屋始終絲毫無損。燈火闌珊處,心善的人自有一份福澤的因緣——他和她始終執手相隨。
2006年初的某一天,彩華在23B小巴上丟失了手袋,內含大量現金;之後的凌晨,山上發生大火,幸好老少平安,但彩華卻在災場赫然發現自己遺失的蛇皮手袋——有點焦黑但仍清晰可辨,原來取去手袋的人曾到現場。關於火災的記憶,還有2016年年尾的一次。當年某夜深宵發生了一場二級火,數百居民半夜逃生,兒子聯同街坊合力拖喉灌救,眼看家門快要被烈焰吞噬--倏地戛然而止;家,幸保不失,但天亮之後,得悉相熟的麻將腳遭逢不幸,心裏無限悲傷。
擁有一雙巧手的彩華,勤勉又能幹,現在每晚都煮出「八餸一湯,白飯任裝」的溫暖住家飯。三代同「檯」,好不熱鬧。任大火燒、大風吹,大水淹,門前大樹折斷,這三層石屋始終絲毫無損。燈火闌珊處,心善的人自有一份福澤的因緣——他和她始終執手相隨。
牛上的日子
徐彩萍(82歲)
八十年代香港寮屋火災時有發生。
因為原先住的木屋遭大火吞噬,徐彩萍獲安置到牛頭角上邨第九座,即現在的常逸樓。「以前個廁所喺出邊㗎……」這座政府廉租屋樓高20層,有電梯但沒有獨立廁所,每兩戶共用一廁。從前每座樓都有斜路通向各座,重建後以磚鋪成平路,美觀又好走。
「嗰年孭住個女好細,得幾個月大……」那年彩萍帶着女兒走斜路而跌倒受傷,令她深深感受到鄰舍間的守望相助。
那天她穿了雙涼鞋,背着才幾個月大的女兒,稍不留神即向前仆倒,腳傷逾月,幸得熱心鄰居相助,在整整一個月內,天天幫忙買菜燒飯,給女兒洗澡。每想起往事,彩萍仍心存感激。
今天再翻出舊傷口,彩萍腳背上隆起的舊傷疤仍在,自此之後,她不再穿涼鞋。現在居住環境比從前優勝得多,九七回歸前,她從住了18年的牛上搬進翠屏道重建的和諧式單位。雖然心滿意足,但論人情,還是舊的好。
因為原先住的木屋遭大火吞噬,徐彩萍獲安置到牛頭角上邨第九座,即現在的常逸樓。「以前個廁所喺出邊㗎……」這座政府廉租屋樓高20層,有電梯但沒有獨立廁所,每兩戶共用一廁。從前每座樓都有斜路通向各座,重建後以磚鋪成平路,美觀又好走。
「嗰年孭住個女好細,得幾個月大……」那年彩萍帶着女兒走斜路而跌倒受傷,令她深深感受到鄰舍間的守望相助。
那天她穿了雙涼鞋,背着才幾個月大的女兒,稍不留神即向前仆倒,腳傷逾月,幸得熱心鄰居相助,在整整一個月內,天天幫忙買菜燒飯,給女兒洗澡。每想起往事,彩萍仍心存感激。
今天再翻出舊傷口,彩萍腳背上隆起的舊傷疤仍在,自此之後,她不再穿涼鞋。現在居住環境比從前優勝得多,九七回歸前,她從住了18年的牛上搬進翠屏道重建的和諧式單位。雖然心滿意足,但論人情,還是舊的好。
茶果嶺奶茶王子
唐錦源(76歲)
錦源年少時曾當小販,在觀塘最繁盛的工廠區,即巧明街一帶,推着自製的木頭車擺檔賣奶茶、咖啡、汽水和三文治,還兼送外賣,十分拼搏。當年毫半子一杯奶茶,生意不俗,賣汽水反要蝕錢,只賺得客情,因為熟客要求他免收兩毫按樽錢,但樽卻有去沒回,令他的微利都報銷了。
周身刀的錦源曾做過不同的工作,最終決定以行船作為終身職業。他努力考取相關職能如航海消防、拯溺等認可資歷,每考取一項就多一英鎊薪水。他曾是軍事補給船的舵工( Quarter master ) ;每每談起昔日船上趣事,不免拋出一兩句外語,國語、日語、英語——談不上流利,但勝在夠用,聽上去很有趣。行船三十年,他更悟出一套職場哲理:「上司問你,永遠答YES好過NO!咁至最襟撈。」
周身刀的錦源曾做過不同的工作,最終決定以行船作為終身職業。他努力考取相關職能如航海消防、拯溺等認可資歷,每考取一項就多一英鎊薪水。他曾是軍事補給船的舵工( Quarter master ) ;每每談起昔日船上趣事,不免拋出一兩句外語,國語、日語、英語——談不上流利,但勝在夠用,聽上去很有趣。行船三十年,他更悟出一套職場哲理:「上司問你,永遠答YES好過NO!咁至最襟撈。」
工廠小花手作「媽娘衣」
黃彩華(65歲)
茶果嶺出生的彩華,小學於四山公立學校畢業。她有五個妹妹,作為家中長女,她14歲便到觀塘電子廠工作,朝八晚四,日薪五元。七十年代,入村交通尚未發展,彩華只能步行來回觀塘上班,直至八十年代,才以小巴出入。
茶果嶺天后廟由清朝官府所建,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寶誕(又稱「媽娘誕」),村民都會舉辦別具特色的花炮巡遊以及粵劇「棚戲」賀誕,信眾至今依然虔誠禮奉衣紙及果品往參拜。彩華家裏兼營香燭買賣,她自小從旁自學,每年都用彩紙、竹篾等親手製作「媽娘衣」。顧客全是街坊鄰里,既買媽娘衣,又訂香燭,年年訂單逾百。家庭式經營的生意,會出亂子嗎?彩華卻笑言:「訂幾多,講一句就得。」
茶果嶺天后廟由清朝官府所建,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寶誕(又稱「媽娘誕」),村民都會舉辦別具特色的花炮巡遊以及粵劇「棚戲」賀誕,信眾至今依然虔誠禮奉衣紙及果品往參拜。彩華家裏兼營香燭買賣,她自小從旁自學,每年都用彩紙、竹篾等親手製作「媽娘衣」。顧客全是街坊鄰里,既買媽娘衣,又訂香燭,年年訂單逾百。家庭式經營的生意,會出亂子嗎?彩華卻笑言:「訂幾多,講一句就得。」
茶果嶺相伴的四十五個年頭
黃彩華(65歲)和唐錦源(76歲)夫婦
同是茶果嶺街坊的錦源和彩華,在1972年邂逅,交往一年後成婚,婚後一直住在茶果嶺村,相伴了45個年頭。一家居於三層石屋之內,比往昔住的木屋堅固得多:「從前村內都係木屋同鋅鐵皮搭建嘅屋,打風要用鋼纜扣緊屋頂同地面,船上專用架生都出動!」對妻子愛護有加的錦源甜笑地說沒讓妻子吃過苦,即使她曾遺失了他一大筆積蓄,他也不忍苛責。
2006年初的某一天,彩華在23B小巴上丟失了手袋,內含大量現金;之後的凌晨,山上發生大火,幸好老少平安,但彩華卻在災場赫然發現自己遺失的蛇皮手袋——有點焦黑但仍清晰可辨,原來取去手袋的人曾到現場。關於火災的記憶,還有2016年年尾的一次。當年某夜深宵發生了一場二級火,數百居民半夜逃生,兒子聯同街坊合力拖喉灌救,眼看家門快要被烈焰吞噬--倏地戛然而止;家,幸保不失,但天亮之後,得悉相熟的麻將腳遭逢不幸,心裏無限悲傷。
擁有一雙巧手的彩華,勤勉又能幹,現在每晚都煮出「八餸一湯,白飯任裝」的溫暖住家飯。三代同「檯」,好不熱鬧。任大火燒、大風吹,大水淹,門前大樹折斷,這三層石屋始終絲毫無損。燈火闌珊處,心善的人自有一份福澤的因緣——他和她始終執手相隨。
2006年初的某一天,彩華在23B小巴上丟失了手袋,內含大量現金;之後的凌晨,山上發生大火,幸好老少平安,但彩華卻在災場赫然發現自己遺失的蛇皮手袋——有點焦黑但仍清晰可辨,原來取去手袋的人曾到現場。關於火災的記憶,還有2016年年尾的一次。當年某夜深宵發生了一場二級火,數百居民半夜逃生,兒子聯同街坊合力拖喉灌救,眼看家門快要被烈焰吞噬--倏地戛然而止;家,幸保不失,但天亮之後,得悉相熟的麻將腳遭逢不幸,心裏無限悲傷。
擁有一雙巧手的彩華,勤勉又能幹,現在每晚都煮出「八餸一湯,白飯任裝」的溫暖住家飯。三代同「檯」,好不熱鬧。任大火燒、大風吹,大水淹,門前大樹折斷,這三層石屋始終絲毫無損。燈火闌珊處,心善的人自有一份福澤的因緣——他和她始終執手相隨。
牛上的日子
徐彩萍(82歲)
八十年代香港寮屋火災時有發生。
因為原先住的木屋遭大火吞噬,徐彩萍獲安置到牛頭角上邨第九座,即現在的常逸樓。「以前個廁所喺出邊㗎……」這座政府廉租屋樓高20層,有電梯但沒有獨立廁所,每兩戶共用一廁。從前每座樓都有斜路通向各座,重建後以磚鋪成平路,美觀又好走。
「嗰年孭住個女好細,得幾個月大……」那年彩萍帶着女兒走斜路而跌倒受傷,令她深深感受到鄰舍間的守望相助。
那天她穿了雙涼鞋,背着才幾個月大的女兒,稍不留神即向前仆倒,腳傷逾月,幸得熱心鄰居相助,在整整一個月內,天天幫忙買菜燒飯,給女兒洗澡。每想起往事,彩萍仍心存感激。
今天再翻出舊傷口,彩萍腳背上隆起的舊傷疤仍在,自此之後,她不再穿涼鞋。現在居住環境比從前優勝得多,九七回歸前,她從住了18年的牛上搬進翠屏道重建的和諧式單位。雖然心滿意足,但論人情,還是舊的好。
因為原先住的木屋遭大火吞噬,徐彩萍獲安置到牛頭角上邨第九座,即現在的常逸樓。「以前個廁所喺出邊㗎……」這座政府廉租屋樓高20層,有電梯但沒有獨立廁所,每兩戶共用一廁。從前每座樓都有斜路通向各座,重建後以磚鋪成平路,美觀又好走。
「嗰年孭住個女好細,得幾個月大……」那年彩萍帶着女兒走斜路而跌倒受傷,令她深深感受到鄰舍間的守望相助。
那天她穿了雙涼鞋,背着才幾個月大的女兒,稍不留神即向前仆倒,腳傷逾月,幸得熱心鄰居相助,在整整一個月內,天天幫忙買菜燒飯,給女兒洗澡。每想起往事,彩萍仍心存感激。
今天再翻出舊傷口,彩萍腳背上隆起的舊傷疤仍在,自此之後,她不再穿涼鞋。現在居住環境比從前優勝得多,九七回歸前,她從住了18年的牛上搬進翠屏道重建的和諧式單位。雖然心滿意足,但論人情,還是舊的好。
茶果嶺奶茶王子
唐錦源(76歲)
錦源年少時曾當小販,在觀塘最繁盛的工廠區,即巧明街一帶,推着自製的木頭車擺檔賣奶茶、咖啡、汽水和三文治,還兼送外賣,十分拼搏。當年毫半子一杯奶茶,生意不俗,賣汽水反要蝕錢,只賺得客情,因為熟客要求他免收兩毫按樽錢,但樽卻有去沒回,令他的微利都報銷了。
周身刀的錦源曾做過不同的工作,最終決定以行船作為終身職業。他努力考取相關職能如航海消防、拯溺等認可資歷,每考取一項就多一英鎊薪水。他曾是軍事補給船的舵工( Quarter master ) ;每每談起昔日船上趣事,不免拋出一兩句外語,國語、日語、英語——談不上流利,但勝在夠用,聽上去很有趣。行船三十年,他更悟出一套職場哲理:「上司問你,永遠答YES好過NO!咁至最襟撈。」
周身刀的錦源曾做過不同的工作,最終決定以行船作為終身職業。他努力考取相關職能如航海消防、拯溺等認可資歷,每考取一項就多一英鎊薪水。他曾是軍事補給船的舵工( Quarter master ) ;每每談起昔日船上趣事,不免拋出一兩句外語,國語、日語、英語——談不上流利,但勝在夠用,聽上去很有趣。行船三十年,他更悟出一套職場哲理:「上司問你,永遠答YES好過NO!咁至最襟撈。」
工廠小花手作「媽娘衣」
黃彩華(65歲)
茶果嶺出生的彩華,小學於四山公立學校畢業。她有五個妹妹,作為家中長女,她14歲便到觀塘電子廠工作,朝八晚四,日薪五元。七十年代,入村交通尚未發展,彩華只能步行來回觀塘上班,直至八十年代,才以小巴出入。
茶果嶺天后廟由清朝官府所建,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寶誕(又稱「媽娘誕」),村民都會舉辦別具特色的花炮巡遊以及粵劇「棚戲」賀誕,信眾至今依然虔誠禮奉衣紙及果品往參拜。彩華家裏兼營香燭買賣,她自小從旁自學,每年都用彩紙、竹篾等親手製作「媽娘衣」。顧客全是街坊鄰里,既買媽娘衣,又訂香燭,年年訂單逾百。家庭式經營的生意,會出亂子嗎?彩華卻笑言:「訂幾多,講一句就得。」
茶果嶺天后廟由清朝官府所建,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寶誕(又稱「媽娘誕」),村民都會舉辦別具特色的花炮巡遊以及粵劇「棚戲」賀誕,信眾至今依然虔誠禮奉衣紙及果品往參拜。彩華家裏兼營香燭買賣,她自小從旁自學,每年都用彩紙、竹篾等親手製作「媽娘衣」。顧客全是街坊鄰里,既買媽娘衣,又訂香燭,年年訂單逾百。家庭式經營的生意,會出亂子嗎?彩華卻笑言:「訂幾多,講一句就得。」
茶果嶺相伴的四十五個年頭
黃彩華(65歲)和唐錦源(76歲)夫婦
同是茶果嶺街坊的錦源和彩華,在1972年邂逅,交往一年後成婚,婚後一直住在茶果嶺村,相伴了45個年頭。一家居於三層石屋之內,比往昔住的木屋堅固得多:「從前村內都係木屋同鋅鐵皮搭建嘅屋,打風要用鋼纜扣緊屋頂同地面,船上專用架生都出動!」對妻子愛護有加的錦源甜笑地說沒讓妻子吃過苦,即使她曾遺失了他一大筆積蓄,他也不忍苛責。
2006年初的某一天,彩華在23B小巴上丟失了手袋,內含大量現金;之後的凌晨,山上發生大火,幸好老少平安,但彩華卻在災場赫然發現自己遺失的蛇皮手袋——有點焦黑但仍清晰可辨,原來取去手袋的人曾到現場。關於火災的記憶,還有2016年年尾的一次。當年某夜深宵發生了一場二級火,數百居民半夜逃生,兒子聯同街坊合力拖喉灌救,眼看家門快要被烈焰吞噬--倏地戛然而止;家,幸保不失,但天亮之後,得悉相熟的麻將腳遭逢不幸,心裏無限悲傷。
擁有一雙巧手的彩華,勤勉又能幹,現在每晚都煮出「八餸一湯,白飯任裝」的溫暖住家飯。三代同「檯」,好不熱鬧。任大火燒、大風吹,大水淹,門前大樹折斷,這三層石屋始終絲毫無損。燈火闌珊處,心善的人自有一份福澤的因緣——他和她始終執手相隨。
2006年初的某一天,彩華在23B小巴上丟失了手袋,內含大量現金;之後的凌晨,山上發生大火,幸好老少平安,但彩華卻在災場赫然發現自己遺失的蛇皮手袋——有點焦黑但仍清晰可辨,原來取去手袋的人曾到現場。關於火災的記憶,還有2016年年尾的一次。當年某夜深宵發生了一場二級火,數百居民半夜逃生,兒子聯同街坊合力拖喉灌救,眼看家門快要被烈焰吞噬--倏地戛然而止;家,幸保不失,但天亮之後,得悉相熟的麻將腳遭逢不幸,心裏無限悲傷。
擁有一雙巧手的彩華,勤勉又能幹,現在每晚都煮出「八餸一湯,白飯任裝」的溫暖住家飯。三代同「檯」,好不熱鬧。任大火燒、大風吹,大水淹,門前大樹折斷,這三層石屋始終絲毫無損。燈火闌珊處,心善的人自有一份福澤的因緣——他和她始終執手相隨。
茶果嶺相伴的四十五個年頭
黃彩華(65歲)和唐錦源(76歲)夫婦
同是茶果嶺街坊的錦源和彩華,在1972年邂逅,交往一年後成婚,婚後一直住在茶果嶺村,相伴了45個年頭。一家居於三層石屋之內,比往昔住的木屋堅固得多:「從前村內都係木屋同鋅鐵皮搭建嘅屋,打風要用鋼纜扣緊屋頂同地面,船上專用架生都出動!」對妻子愛護有加的錦源甜笑地說沒讓妻子吃過苦,即使她曾遺失了他一大筆積蓄,他也不忍苛責。
2006年初的某一天,彩華在23B小巴上丟失了手袋,內含大量現金;之後的凌晨,山上發生大火,幸好老少平安,但彩華卻在災場赫然發現自己遺失的蛇皮手袋——有點焦黑但仍清晰可辨,原來取去手袋的人曾到現場。關於火災的記憶,還有2016年年尾的一次。當年某夜深宵發生了一場二級火,數百居民半夜逃生,兒子聯同街坊合力拖喉灌救,眼看家門快要被烈焰吞噬--倏地戛然而止;家,幸保不失,但天亮之後,得悉相熟的麻將腳遭逢不幸,心裏無限悲傷。
擁有一雙巧手的彩華,勤勉又能幹,現在每晚都煮出「八餸一湯,白飯任裝」的溫暖住家飯。三代同「檯」,好不熱鬧。任大火燒、大風吹,大水淹,門前大樹折斷,這三層石屋始終絲毫無損。燈火闌珊處,心善的人自有一份福澤的因緣——他和她始終執手相隨。
2006年初的某一天,彩華在23B小巴上丟失了手袋,內含大量現金;之後的凌晨,山上發生大火,幸好老少平安,但彩華卻在災場赫然發現自己遺失的蛇皮手袋——有點焦黑但仍清晰可辨,原來取去手袋的人曾到現場。關於火災的記憶,還有2016年年尾的一次。當年某夜深宵發生了一場二級火,數百居民半夜逃生,兒子聯同街坊合力拖喉灌救,眼看家門快要被烈焰吞噬--倏地戛然而止;家,幸保不失,但天亮之後,得悉相熟的麻將腳遭逢不幸,心裏無限悲傷。
擁有一雙巧手的彩華,勤勉又能幹,現在每晚都煮出「八餸一湯,白飯任裝」的溫暖住家飯。三代同「檯」,好不熱鬧。任大火燒、大風吹,大水淹,門前大樹折斷,這三層石屋始終絲毫無損。燈火闌珊處,心善的人自有一份福澤的因緣——他和她始終執手相隨。
牛上的日子
徐彩萍(82歲)
八十年代香港寮屋火災時有發生。
因為原先住的木屋遭大火吞噬,徐彩萍獲安置到牛頭角上邨第九座,即現在的常逸樓。「以前個廁所喺出邊㗎……」這座政府廉租屋樓高20層,有電梯但沒有獨立廁所,每兩戶共用一廁。從前每座樓都有斜路通向各座,重建後以磚鋪成平路,美觀又好走。
「嗰年孭住個女好細,得幾個月大……」那年彩萍帶着女兒走斜路而跌倒受傷,令她深深感受到鄰舍間的守望相助。
那天她穿了雙涼鞋,背着才幾個月大的女兒,稍不留神即向前仆倒,腳傷逾月,幸得熱心鄰居相助,在整整一個月內,天天幫忙買菜燒飯,給女兒洗澡。每想起往事,彩萍仍心存感激。
今天再翻出舊傷口,彩萍腳背上隆起的舊傷疤仍在,自此之後,她不再穿涼鞋。現在居住環境比從前優勝得多,九七回歸前,她從住了18年的牛上搬進翠屏道重建的和諧式單位。雖然心滿意足,但論人情,還是舊的好。
因為原先住的木屋遭大火吞噬,徐彩萍獲安置到牛頭角上邨第九座,即現在的常逸樓。「以前個廁所喺出邊㗎……」這座政府廉租屋樓高20層,有電梯但沒有獨立廁所,每兩戶共用一廁。從前每座樓都有斜路通向各座,重建後以磚鋪成平路,美觀又好走。
「嗰年孭住個女好細,得幾個月大……」那年彩萍帶着女兒走斜路而跌倒受傷,令她深深感受到鄰舍間的守望相助。
那天她穿了雙涼鞋,背着才幾個月大的女兒,稍不留神即向前仆倒,腳傷逾月,幸得熱心鄰居相助,在整整一個月內,天天幫忙買菜燒飯,給女兒洗澡。每想起往事,彩萍仍心存感激。
今天再翻出舊傷口,彩萍腳背上隆起的舊傷疤仍在,自此之後,她不再穿涼鞋。現在居住環境比從前優勝得多,九七回歸前,她從住了18年的牛上搬進翠屏道重建的和諧式單位。雖然心滿意足,但論人情,還是舊的好。
茶果嶺奶茶王子
唐錦源(76歲)
錦源年少時曾當小販,在觀塘最繁盛的工廠區,即巧明街一帶,推着自製的木頭車擺檔賣奶茶、咖啡、汽水和三文治,還兼送外賣,十分拼搏。當年毫半子一杯奶茶,生意不俗,賣汽水反要蝕錢,只賺得客情,因為熟客要求他免收兩毫按樽錢,但樽卻有去沒回,令他的微利都報銷了。
周身刀的錦源曾做過不同的工作,最終決定以行船作為終身職業。他努力考取相關職能如航海消防、拯溺等認可資歷,每考取一項就多一英鎊薪水。他曾是軍事補給船的舵工( Quarter master ) ;每每談起昔日船上趣事,不免拋出一兩句外語,國語、日語、英語——談不上流利,但勝在夠用,聽上去很有趣。行船三十年,他更悟出一套職場哲理:「上司問你,永遠答YES好過NO!咁至最襟撈。」
周身刀的錦源曾做過不同的工作,最終決定以行船作為終身職業。他努力考取相關職能如航海消防、拯溺等認可資歷,每考取一項就多一英鎊薪水。他曾是軍事補給船的舵工( Quarter master ) ;每每談起昔日船上趣事,不免拋出一兩句外語,國語、日語、英語——談不上流利,但勝在夠用,聽上去很有趣。行船三十年,他更悟出一套職場哲理:「上司問你,永遠答YES好過NO!咁至最襟撈。」
工廠小花手作「媽娘衣」
黃彩華(65歲)
茶果嶺出生的彩華,小學於四山公立學校畢業。她有五個妹妹,作為家中長女,她14歲便到觀塘電子廠工作,朝八晚四,日薪五元。七十年代,入村交通尚未發展,彩華只能步行來回觀塘上班,直至八十年代,才以小巴出入。
茶果嶺天后廟由清朝官府所建,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寶誕(又稱「媽娘誕」),村民都會舉辦別具特色的花炮巡遊以及粵劇「棚戲」賀誕,信眾至今依然虔誠禮奉衣紙及果品往參拜。彩華家裏兼營香燭買賣,她自小從旁自學,每年都用彩紙、竹篾等親手製作「媽娘衣」。顧客全是街坊鄰里,既買媽娘衣,又訂香燭,年年訂單逾百。家庭式經營的生意,會出亂子嗎?彩華卻笑言:「訂幾多,講一句就得。」
茶果嶺天后廟由清朝官府所建,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寶誕(又稱「媽娘誕」),村民都會舉辦別具特色的花炮巡遊以及粵劇「棚戲」賀誕,信眾至今依然虔誠禮奉衣紙及果品往參拜。彩華家裏兼營香燭買賣,她自小從旁自學,每年都用彩紙、竹篾等親手製作「媽娘衣」。顧客全是街坊鄰里,既買媽娘衣,又訂香燭,年年訂單逾百。家庭式經營的生意,會出亂子嗎?彩華卻笑言:「訂幾多,講一句就得。」
茶果嶺相伴的四十五個年頭
黃彩華(65歲)和唐錦源(76歲)夫婦
同是茶果嶺街坊的錦源和彩華,在1972年邂逅,交往一年後成婚,婚後一直住在茶果嶺村,相伴了45個年頭。一家居於三層石屋之內,比往昔住的木屋堅固得多:「從前村內都係木屋同鋅鐵皮搭建嘅屋,打風要用鋼纜扣緊屋頂同地面,船上專用架生都出動!」對妻子愛護有加的錦源甜笑地說沒讓妻子吃過苦,即使她曾遺失了他一大筆積蓄,他也不忍苛責。
2006年初的某一天,彩華在23B小巴上丟失了手袋,內含大量現金;之後的凌晨,山上發生大火,幸好老少平安,但彩華卻在災場赫然發現自己遺失的蛇皮手袋——有點焦黑但仍清晰可辨,原來取去手袋的人曾到現場。關於火災的記憶,還有2016年年尾的一次。當年某夜深宵發生了一場二級火,數百居民半夜逃生,兒子聯同街坊合力拖喉灌救,眼看家門快要被烈焰吞噬--倏地戛然而止;家,幸保不失,但天亮之後,得悉相熟的麻將腳遭逢不幸,心裏無限悲傷。
擁有一雙巧手的彩華,勤勉又能幹,現在每晚都煮出「八餸一湯,白飯任裝」的溫暖住家飯。三代同「檯」,好不熱鬧。任大火燒、大風吹,大水淹,門前大樹折斷,這三層石屋始終絲毫無損。燈火闌珊處,心善的人自有一份福澤的因緣——他和她始終執手相隨。
2006年初的某一天,彩華在23B小巴上丟失了手袋,內含大量現金;之後的凌晨,山上發生大火,幸好老少平安,但彩華卻在災場赫然發現自己遺失的蛇皮手袋——有點焦黑但仍清晰可辨,原來取去手袋的人曾到現場。關於火災的記憶,還有2016年年尾的一次。當年某夜深宵發生了一場二級火,數百居民半夜逃生,兒子聯同街坊合力拖喉灌救,眼看家門快要被烈焰吞噬--倏地戛然而止;家,幸保不失,但天亮之後,得悉相熟的麻將腳遭逢不幸,心裏無限悲傷。
擁有一雙巧手的彩華,勤勉又能幹,現在每晚都煮出「八餸一湯,白飯任裝」的溫暖住家飯。三代同「檯」,好不熱鬧。任大火燒、大風吹,大水淹,門前大樹折斷,這三層石屋始終絲毫無損。燈火闌珊處,心善的人自有一份福澤的因緣——他和她始終執手相隨。
牛上的日子
徐彩萍(82歲)
八十年代香港寮屋火災時有發生。
因為原先住的木屋遭大火吞噬,徐彩萍獲安置到牛頭角上邨第九座,即現在的常逸樓。「以前個廁所喺出邊㗎……」這座政府廉租屋樓高20層,有電梯但沒有獨立廁所,每兩戶共用一廁。從前每座樓都有斜路通向各座,重建後以磚鋪成平路,美觀又好走。
「嗰年孭住個女好細,得幾個月大……」那年彩萍帶着女兒走斜路而跌倒受傷,令她深深感受到鄰舍間的守望相助。
那天她穿了雙涼鞋,背着才幾個月大的女兒,稍不留神即向前仆倒,腳傷逾月,幸得熱心鄰居相助,在整整一個月內,天天幫忙買菜燒飯,給女兒洗澡。每想起往事,彩萍仍心存感激。
今天再翻出舊傷口,彩萍腳背上隆起的舊傷疤仍在,自此之後,她不再穿涼鞋。現在居住環境比從前優勝得多,九七回歸前,她從住了18年的牛上搬進翠屏道重建的和諧式單位。雖然心滿意足,但論人情,還是舊的好。
因為原先住的木屋遭大火吞噬,徐彩萍獲安置到牛頭角上邨第九座,即現在的常逸樓。「以前個廁所喺出邊㗎……」這座政府廉租屋樓高20層,有電梯但沒有獨立廁所,每兩戶共用一廁。從前每座樓都有斜路通向各座,重建後以磚鋪成平路,美觀又好走。
「嗰年孭住個女好細,得幾個月大……」那年彩萍帶着女兒走斜路而跌倒受傷,令她深深感受到鄰舍間的守望相助。
那天她穿了雙涼鞋,背着才幾個月大的女兒,稍不留神即向前仆倒,腳傷逾月,幸得熱心鄰居相助,在整整一個月內,天天幫忙買菜燒飯,給女兒洗澡。每想起往事,彩萍仍心存感激。
今天再翻出舊傷口,彩萍腳背上隆起的舊傷疤仍在,自此之後,她不再穿涼鞋。現在居住環境比從前優勝得多,九七回歸前,她從住了18年的牛上搬進翠屏道重建的和諧式單位。雖然心滿意足,但論人情,還是舊的好。
茶果嶺奶茶王子
唐錦源(76歲)
錦源年少時曾當小販,在觀塘最繁盛的工廠區,即巧明街一帶,推着自製的木頭車擺檔賣奶茶、咖啡、汽水和三文治,還兼送外賣,十分拼搏。當年毫半子一杯奶茶,生意不俗,賣汽水反要蝕錢,只賺得客情,因為熟客要求他免收兩毫按樽錢,但樽卻有去沒回,令他的微利都報銷了。
周身刀的錦源曾做過不同的工作,最終決定以行船作為終身職業。他努力考取相關職能如航海消防、拯溺等認可資歷,每考取一項就多一英鎊薪水。他曾是軍事補給船的舵工( Quarter master ) ;每每談起昔日船上趣事,不免拋出一兩句外語,國語、日語、英語——談不上流利,但勝在夠用,聽上去很有趣。行船三十年,他更悟出一套職場哲理:「上司問你,永遠答YES好過NO!咁至最襟撈。」
周身刀的錦源曾做過不同的工作,最終決定以行船作為終身職業。他努力考取相關職能如航海消防、拯溺等認可資歷,每考取一項就多一英鎊薪水。他曾是軍事補給船的舵工( Quarter master ) ;每每談起昔日船上趣事,不免拋出一兩句外語,國語、日語、英語——談不上流利,但勝在夠用,聽上去很有趣。行船三十年,他更悟出一套職場哲理:「上司問你,永遠答YES好過NO!咁至最襟撈。」
工廠小花手作「媽娘衣」
黃彩華(65歲)
茶果嶺出生的彩華,小學於四山公立學校畢業。她有五個妹妹,作為家中長女,她14歲便到觀塘電子廠工作,朝八晚四,日薪五元。七十年代,入村交通尚未發展,彩華只能步行來回觀塘上班,直至八十年代,才以小巴出入。
茶果嶺天后廟由清朝官府所建,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寶誕(又稱「媽娘誕」),村民都會舉辦別具特色的花炮巡遊以及粵劇「棚戲」賀誕,信眾至今依然虔誠禮奉衣紙及果品往參拜。彩華家裏兼營香燭買賣,她自小從旁自學,每年都用彩紙、竹篾等親手製作「媽娘衣」。顧客全是街坊鄰里,既買媽娘衣,又訂香燭,年年訂單逾百。家庭式經營的生意,會出亂子嗎?彩華卻笑言:「訂幾多,講一句就得。」
茶果嶺天后廟由清朝官府所建,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寶誕(又稱「媽娘誕」),村民都會舉辦別具特色的花炮巡遊以及粵劇「棚戲」賀誕,信眾至今依然虔誠禮奉衣紙及果品往參拜。彩華家裏兼營香燭買賣,她自小從旁自學,每年都用彩紙、竹篾等親手製作「媽娘衣」。顧客全是街坊鄰里,既買媽娘衣,又訂香燭,年年訂單逾百。家庭式經營的生意,會出亂子嗎?彩華卻笑言:「訂幾多,講一句就得。」
茶果嶺相伴的四十五個年頭
黃彩華(65歲)和唐錦源(76歲)夫婦
同是茶果嶺街坊的錦源和彩華,在1972年邂逅,交往一年後成婚,婚後一直住在茶果嶺村,相伴了45個年頭。一家居於三層石屋之內,比往昔住的木屋堅固得多:「從前村內都係木屋同鋅鐵皮搭建嘅屋,打風要用鋼纜扣緊屋頂同地面,船上專用架生都出動!」對妻子愛護有加的錦源甜笑地說沒讓妻子吃過苦,即使她曾遺失了他一大筆積蓄,他也不忍苛責。
2006年初的某一天,彩華在23B小巴上丟失了手袋,內含大量現金;之後的凌晨,山上發生大火,幸好老少平安,但彩華卻在災場赫然發現自己遺失的蛇皮手袋——有點焦黑但仍清晰可辨,原來取去手袋的人曾到現場。關於火災的記憶,還有2016年年尾的一次。當年某夜深宵發生了一場二級火,數百居民半夜逃生,兒子聯同街坊合力拖喉灌救,眼看家門快要被烈焰吞噬--倏地戛然而止;家,幸保不失,但天亮之後,得悉相熟的麻將腳遭逢不幸,心裏無限悲傷。
擁有一雙巧手的彩華,勤勉又能幹,現在每晚都煮出「八餸一湯,白飯任裝」的溫暖住家飯。三代同「檯」,好不熱鬧。任大火燒、大風吹,大水淹,門前大樹折斷,這三層石屋始終絲毫無損。燈火闌珊處,心善的人自有一份福澤的因緣——他和她始終執手相隨。
2006年初的某一天,彩華在23B小巴上丟失了手袋,內含大量現金;之後的凌晨,山上發生大火,幸好老少平安,但彩華卻在災場赫然發現自己遺失的蛇皮手袋——有點焦黑但仍清晰可辨,原來取去手袋的人曾到現場。關於火災的記憶,還有2016年年尾的一次。當年某夜深宵發生了一場二級火,數百居民半夜逃生,兒子聯同街坊合力拖喉灌救,眼看家門快要被烈焰吞噬--倏地戛然而止;家,幸保不失,但天亮之後,得悉相熟的麻將腳遭逢不幸,心裏無限悲傷。
擁有一雙巧手的彩華,勤勉又能幹,現在每晚都煮出「八餸一湯,白飯任裝」的溫暖住家飯。三代同「檯」,好不熱鬧。任大火燒、大風吹,大水淹,門前大樹折斷,這三層石屋始終絲毫無損。燈火闌珊處,心善的人自有一份福澤的因緣——他和她始終執手相隨。
觀塘的歷史
觀塘原稱作官塘,原名源於北宋期間觀塘一帶為官府鹽場,一直是個頗為荒蕪的海灣,五十年代被填海發展為工業區,並於附近建有公共屋邨及大量住宅大廈。
六十年代,觀塘被選為香港的衛星城市計劃的試點之一,以南面作工業發展,北面則為住宅區。早期發展尚未完善,交通不便、生活環境惡劣、治安欠佳等問題令觀塘一度被稱為「紅番區」,不過正因如此,反加強了鄰里間的互相照應。1972年6月18日因連場大雨,秀茂坪一幅填土坡下塌,使翠屏道一帶近百間木屋瞬間被掩埋,71人因而喪生,史稱「六一八雨災」。於口述歷史劇《觀塘人.情.味》中提到,後來有人發起「一元運動」,眾街坊不吝嗇地捐錢予災民,足見當地人情味濃。
二十一世紀,觀塘已成為香港數一數二的工廠區,不少工廈林立,產業多元,從食肆、商店、樂隊、書店乃至不同手作人均在此租用單位,使得觀塘不再荒蕪,而是一片繁華,甚至到達了飽和的程度。街道上行人絡繹不絕,下班時更是洶湧,常常是人龍、車龍不斷,馬路上充斥著車子的響鞍聲與廢氣,難怪試當真改編自Dear Jane〈哪裡只得我共你〉的歌曲〈哪裡只塞駿業里〉能迅速竄紅,聽說每個返觀塘工的人都能理解「插入去 便困在駿業里 齊齊塞 齊停死」,而「班觀塘人 未放工 就已經 心傷透」正是他們的哀號。
提起觀塘,不得不想起的還有裕民坊。裕民坊是區內一條著名的購物街道,同時也是香港史上最大規模的市區重建項目,自2007年起正式開展,預計將於2030年前分階段落成。期間爭議不斷,譬如植根多年的商販被逼遷、名店進駐的豪華商場讓觀塘淪為一式一樣的地方、公眾及綠化空間因發展而減少等等。要如何在發展中保留原區特色,一向是個不容易但值得思考的議題。
六十年代,觀塘被選為香港的衛星城市計劃的試點之一,以南面作工業發展,北面則為住宅區。早期發展尚未完善,交通不便、生活環境惡劣、治安欠佳等問題令觀塘一度被稱為「紅番區」,不過正因如此,反加強了鄰里間的互相照應。1972年6月18日因連場大雨,秀茂坪一幅填土坡下塌,使翠屏道一帶近百間木屋瞬間被掩埋,71人因而喪生,史稱「六一八雨災」。於口述歷史劇《觀塘人.情.味》中提到,後來有人發起「一元運動」,眾街坊不吝嗇地捐錢予災民,足見當地人情味濃。
二十一世紀,觀塘已成為香港數一數二的工廠區,不少工廈林立,產業多元,從食肆、商店、樂隊、書店乃至不同手作人均在此租用單位,使得觀塘不再荒蕪,而是一片繁華,甚至到達了飽和的程度。街道上行人絡繹不絕,下班時更是洶湧,常常是人龍、車龍不斷,馬路上充斥著車子的響鞍聲與廢氣,難怪試當真改編自Dear Jane〈哪裡只得我共你〉的歌曲〈哪裡只塞駿業里〉能迅速竄紅,聽說每個返觀塘工的人都能理解「插入去 便困在駿業里 齊齊塞 齊停死」,而「班觀塘人 未放工 就已經 心傷透」正是他們的哀號。
提起觀塘,不得不想起的還有裕民坊。裕民坊是區內一條著名的購物街道,同時也是香港史上最大規模的市區重建項目,自2007年起正式開展,預計將於2030年前分階段落成。期間爭議不斷,譬如植根多年的商販被逼遷、名店進駐的豪華商場讓觀塘淪為一式一樣的地方、公眾及綠化空間因發展而減少等等。要如何在發展中保留原區特色,一向是個不容易但值得思考的議題。
觀塘的歷史
觀塘原稱作官塘,原名源於北宋期間觀塘一帶為官府鹽場,一直是個頗為荒蕪的海灣,五十年代被填海發展為工業區,並於附近建有公共屋邨及大量住宅大廈。
六十年代,觀塘被選為香港的衛星城市計劃的試點之一,以南面作工業發展,北面則為住宅區。早期發展尚未完善,交通不便、生活環境惡劣、治安欠佳等問題令觀塘一度被稱為「紅番區」,不過正因如此,反加強了鄰里間的互相照應。1972年6月18日因連場大雨,秀茂坪一幅填土坡下塌,使翠屏道一帶近百間木屋瞬間被掩埋,71人因而喪生,史稱「六一八雨災」。於口述歷史劇《觀塘人.情.味》中提到,後來有人發起「一元運動」,眾街坊不吝嗇地捐錢予災民,足見當地人情味濃。
二十一世紀,觀塘已成為香港數一數二的工廠區,不少工廈林立,產業多元,從食肆、商店、樂隊、書店乃至不同手作人均在此租用單位,使得觀塘不再荒蕪,而是一片繁華,甚至到達了飽和的程度。街道上行人絡繹不絕,下班時更是洶湧,常常是人龍、車龍不斷,馬路上充斥著車子的響鞍聲與廢氣,難怪試當真改編自Dear Jane〈哪裡只得我共你〉的歌曲〈哪裡只塞駿業里〉能迅速竄紅,聽說每個返觀塘工的人都能理解「插入去 便困在駿業里 齊齊塞 齊停死」,而「班觀塘人 未放工 就已經 心傷透」正是他們的哀號。
提起觀塘,不得不想起的還有裕民坊。裕民坊是區內一條著名的購物街道,同時也是香港史上最大規模的市區重建項目,自2007年起正式開展,預計將於2030年前分階段落成。期間爭議不斷,譬如植根多年的商販被逼遷、名店進駐的豪華商場讓觀塘淪為一式一樣的地方、公眾及綠化空間因發展而減少等等。要如何在發展中保留原區特色,一向是個不容易但值得思考的議題。
六十年代,觀塘被選為香港的衛星城市計劃的試點之一,以南面作工業發展,北面則為住宅區。早期發展尚未完善,交通不便、生活環境惡劣、治安欠佳等問題令觀塘一度被稱為「紅番區」,不過正因如此,反加強了鄰里間的互相照應。1972年6月18日因連場大雨,秀茂坪一幅填土坡下塌,使翠屏道一帶近百間木屋瞬間被掩埋,71人因而喪生,史稱「六一八雨災」。於口述歷史劇《觀塘人.情.味》中提到,後來有人發起「一元運動」,眾街坊不吝嗇地捐錢予災民,足見當地人情味濃。
二十一世紀,觀塘已成為香港數一數二的工廠區,不少工廈林立,產業多元,從食肆、商店、樂隊、書店乃至不同手作人均在此租用單位,使得觀塘不再荒蕪,而是一片繁華,甚至到達了飽和的程度。街道上行人絡繹不絕,下班時更是洶湧,常常是人龍、車龍不斷,馬路上充斥著車子的響鞍聲與廢氣,難怪試當真改編自Dear Jane〈哪裡只得我共你〉的歌曲〈哪裡只塞駿業里〉能迅速竄紅,聽說每個返觀塘工的人都能理解「插入去 便困在駿業里 齊齊塞 齊停死」,而「班觀塘人 未放工 就已經 心傷透」正是他們的哀號。
提起觀塘,不得不想起的還有裕民坊。裕民坊是區內一條著名的購物街道,同時也是香港史上最大規模的市區重建項目,自2007年起正式開展,預計將於2030年前分階段落成。期間爭議不斷,譬如植根多年的商販被逼遷、名店進駐的豪華商場讓觀塘淪為一式一樣的地方、公眾及綠化空間因發展而減少等等。要如何在發展中保留原區特色,一向是個不容易但值得思考的議題。
相關劇目
好戲重溫
《同舟人》
已完結
發現號02
結伴前行 並肩越過千萬難關
在艱辛的歲月裏,人性光輝藉由和善待人、守望相助等善舉得以彰顯。有心人於觀塘海旁開辦醫船,免費為貧苦大眾診病;一對基層夫婦義務為陌生人建搭木屋,提供水電糧食,更幫忙照顧其家人……無私助人不分貴賤,只是當自己也身陷難關,我們怎樣堅持付出?觀眾將跟隨演員登上「醫船」、造訪木屋,體會屬於那個時代的濃厚人情味。
編劇/導演/戲劇導師:黃振輝
佈景設計:陳寶欣|服裝設計:溫俊詩|音響設計:馮展龍
演出團體:鄰舍輔導會白會督夫人康齡中心
免費入場
室外演出|觀眾需遊走演區|設有企位,歡迎未能報名之人士
演出長約40分鐘
粵語演出|適合6歲或以上人士觀看
好戲重溫
《同舟人》
已完結
發現號02
結伴前行 並肩越過千萬難關
在艱辛的歲月裏,人性光輝藉由和善待人、守望相助等善舉得以彰顯。有心人於觀塘海旁開辦醫船,免費為貧苦大眾診病;一對基層夫婦義務為陌生人建搭木屋,提供水電糧食,更幫忙照顧其家人……無私助人不分貴賤,只是當自己也身陷難關,我們怎樣堅持付出?觀眾將跟隨演員登上「醫船」、造訪木屋,體會屬於那個時代的濃厚人情味。
編劇/導演/戲劇導師:黃振輝
佈景設計:陳寶欣|服裝設計:溫俊詩|音響設計:馮展龍
演出團體:鄰舍輔導會白會督夫人康齡中心
免費入場
室外演出|觀眾需遊走演區|設有企位,歡迎未能報名之人士
演出長約40分鐘
粵語演出|適合6歲或以上人士觀看
好戲重溫
《轉》
已完結
全港中小學
講觀塘.
學校演出.
免費門票
好戲重溫
《同舟人》
已完結
發現號02
講觀塘.
社區演出.
免費門票
好戲重溫
《轉》
已完結
全港中小學
講觀塘.
學校演出.
免費門票
好戲重溫
《同舟人》
已完結
發現號02
講觀塘.
社區演出.
免費門票
好戲重溫
《轉》
已完結
全港中小學
講觀塘.
學校演出.
免費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