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
九龍城
回望銀漢街
徐嘉誠(60歲)
嘉誠小時候覺得紅磡區很髒,記得大環山水泥廠、木廠街牛棚牛骨廠,還有國華戲院前那幾間雞鴨毛加工廠,弄得周圍環境毛屑紛飛,灰塵撲面。
最討厭是銀漢街那間牛皮廠,總是傳出一陣陣的腐肉氣味,夏天更噁心,回想起來彷彿還縈繞在鼻腔裏。家位於同一條街,嘉誠小時候總是衝鋒似的急步爬上鉸剪樓梯,飛身入家門。母親是包租婆,「大概有三四百呎吧,我們五兄弟姊妹同住之外,還分租給其他人,廚房裏有很多火水爐,一排十多個非常壯觀。」再醜、再臭,也有漂亮的角度 —— 家中的海景大窗正向啟德機場,每天都可以看到飛機升降,天氣好的時候畫面就更美。
最難忘一回目睹飛機衝下海裏,馬上轉身去開收音機。大概是1967年秋的事故,一架國泰航機起飛失敗,衝出跑道墮海了,剎那間,響號四起,警車、消防車、救護車、消防船等紅藍燈號混閃,從四面八方朝事故地點駛去……
最討厭是銀漢街那間牛皮廠,總是傳出一陣陣的腐肉氣味,夏天更噁心,回想起來彷彿還縈繞在鼻腔裏。家位於同一條街,嘉誠小時候總是衝鋒似的急步爬上鉸剪樓梯,飛身入家門。母親是包租婆,「大概有三四百呎吧,我們五兄弟姊妹同住之外,還分租給其他人,廚房裏有很多火水爐,一排十多個非常壯觀。」再醜、再臭,也有漂亮的角度 —— 家中的海景大窗正向啟德機場,每天都可以看到飛機升降,天氣好的時候畫面就更美。
最難忘一回目睹飛機衝下海裏,馬上轉身去開收音機。大概是1967年秋的事故,一架國泰航機起飛失敗,衝出跑道墮海了,剎那間,響號四起,警車、消防車、救護車、消防船等紅藍燈號混閃,從四面八方朝事故地點駛去……
漫步紅磡
曹秀英(69歲)
「賣湯圓、賣湯圓⋯⋯」秀英小時候總是一面哼着,一面逗弄着籠子內的小白鼠。那時很快樂,家有電視機收看《麗的映聲》,還有雪櫃。六十年代住在蕪湖街,就讀對街漆務自由工會小學,在一幢唐樓裏上課,上體育課要去到京土柏公園,最難忘的地方是海心廟,廟在海中心,要乘駁艇才可抵達,那是家庭日的消閒好去處。廟旁的棚屋賣香噴噴的炒蜆,那滋味醬汁至今都忘不了!
七十年代,秀英一家搬離紅磡,但她婚後又重返,搬到黃埔花園,專心照顧家庭。四層高的樓房遂漸換成高樓大廈,樂見滿街興旺,也平靜目送「八佰伴」退場。承受了建設巨輪揚起的灰塵噪音,秀英終於見證今日港鐵黃埔站落成。
七十年代,秀英一家搬離紅磡,但她婚後又重返,搬到黃埔花園,專心照顧家庭。四層高的樓房遂漸換成高樓大廈,樂見滿街興旺,也平靜目送「八佰伴」退場。承受了建設巨輪揚起的灰塵噪音,秀英終於見證今日港鐵黃埔站落成。
漫天灰雪黃埔街
黎素冰(79歲)
七十年代,整個紅磡土瓜灣都烏煙瘴氣。素冰起初來港租住的閣樓,就在高山道石礦場附近的唐樓,房東在房間上方自家搭建了狹小的空間,加一把纖幼的鐵梯上落。素冰常一手挽着盛飯菜的籃子,單手攀上閣樓。身手靈巧的姑娘結婚後搬到黃埔街唐七樓板間房,同樣沙塵滾滾,冬天煤灰似是漫天風雪般飄散,空氣中混有硫磺味,但為了方便丈夫到石礦場上班,他們也得逆來順受。
90年後搬到家維邨,鶴園街一帶,紅磡廣場的變化很大,從前商貿發展興旺,大貨車、貨櫃車多,近年旅遊巴、內地團湧現,商場人流日漸減少,吉舖反增多了。
這麼多年煙塵噪音從沒未停止,汚染工業去,地下鐵路又來;從家中的窗外望,當年的煙花海景,因臨海豪宅遮擋已縮小了。
90年後搬到家維邨,鶴園街一帶,紅磡廣場的變化很大,從前商貿發展興旺,大貨車、貨櫃車多,近年旅遊巴、內地團湧現,商場人流日漸減少,吉舖反增多了。
這麼多年煙塵噪音從沒未停止,汚染工業去,地下鐵路又來;從家中的窗外望,當年的煙花海景,因臨海豪宅遮擋已縮小了。
回望銀漢街
徐嘉誠(60歲)
嘉誠小時候覺得紅磡區很髒,記得大環山水泥廠、木廠街牛棚牛骨廠,還有國華戲院前那幾間雞鴨毛加工廠,弄得周圍環境毛屑紛飛,灰塵撲面。
最討厭是銀漢街那間牛皮廠,總是傳出一陣陣的腐肉氣味,夏天更噁心,回想起來彷彿還縈繞在鼻腔裏。家位於同一條街,嘉誠小時候總是衝鋒似的急步爬上鉸剪樓梯,飛身入家門。母親是包租婆,「大概有三四百呎吧,我們五兄弟姊妹同住之外,還分租給其他人,廚房裏有很多火水爐,一排十多個非常壯觀。」再醜、再臭,也有漂亮的角度 —— 家中的海景大窗正向啟德機場,每天都可以看到飛機升降,天氣好的時候畫面就更美。
最難忘一回目睹飛機衝下海裏,馬上轉身去開收音機。大概是1967年秋的事故,一架國泰航機起飛失敗,衝出跑道墮海了,剎那間,響號四起,警車、消防車、救護車、消防船等紅藍燈號混閃,從四面八方朝事故地點駛去……
最討厭是銀漢街那間牛皮廠,總是傳出一陣陣的腐肉氣味,夏天更噁心,回想起來彷彿還縈繞在鼻腔裏。家位於同一條街,嘉誠小時候總是衝鋒似的急步爬上鉸剪樓梯,飛身入家門。母親是包租婆,「大概有三四百呎吧,我們五兄弟姊妹同住之外,還分租給其他人,廚房裏有很多火水爐,一排十多個非常壯觀。」再醜、再臭,也有漂亮的角度 —— 家中的海景大窗正向啟德機場,每天都可以看到飛機升降,天氣好的時候畫面就更美。
最難忘一回目睹飛機衝下海裏,馬上轉身去開收音機。大概是1967年秋的事故,一架國泰航機起飛失敗,衝出跑道墮海了,剎那間,響號四起,警車、消防車、救護車、消防船等紅藍燈號混閃,從四面八方朝事故地點駛去……
漫步紅磡
曹秀英(69歲)
「賣湯圓、賣湯圓⋯⋯」秀英小時候總是一面哼着,一面逗弄着籠子內的小白鼠。那時很快樂,家有電視機收看《麗的映聲》,還有雪櫃。六十年代住在蕪湖街,就讀對街漆務自由工會小學,在一幢唐樓裏上課,上體育課要去到京土柏公園,最難忘的地方是海心廟,廟在海中心,要乘駁艇才可抵達,那是家庭日的消閒好去處。廟旁的棚屋賣香噴噴的炒蜆,那滋味醬汁至今都忘不了!
七十年代,秀英一家搬離紅磡,但她婚後又重返,搬到黃埔花園,專心照顧家庭。四層高的樓房遂漸換成高樓大廈,樂見滿街興旺,也平靜目送「八佰伴」退場。承受了建設巨輪揚起的灰塵噪音,秀英終於見證今日港鐵黃埔站落成。
七十年代,秀英一家搬離紅磡,但她婚後又重返,搬到黃埔花園,專心照顧家庭。四層高的樓房遂漸換成高樓大廈,樂見滿街興旺,也平靜目送「八佰伴」退場。承受了建設巨輪揚起的灰塵噪音,秀英終於見證今日港鐵黃埔站落成。
漫天灰雪黃埔街
黎素冰(79歲)
七十年代,整個紅磡土瓜灣都烏煙瘴氣。素冰起初來港租住的閣樓,就在高山道石礦場附近的唐樓,房東在房間上方自家搭建了狹小的空間,加一把纖幼的鐵梯上落。素冰常一手挽着盛飯菜的籃子,單手攀上閣樓。身手靈巧的姑娘結婚後搬到黃埔街唐七樓板間房,同樣沙塵滾滾,冬天煤灰似是漫天風雪般飄散,空氣中混有硫磺味,但為了方便丈夫到石礦場上班,他們也得逆來順受。
90年後搬到家維邨,鶴園街一帶,紅磡廣場的變化很大,從前商貿發展興旺,大貨車、貨櫃車多,近年旅遊巴、內地團湧現,商場人流日漸減少,吉舖反增多了。
這麼多年煙塵噪音從沒未停止,汚染工業去,地下鐵路又來;從家中的窗外望,當年的煙花海景,因臨海豪宅遮擋已縮小了。
90年後搬到家維邨,鶴園街一帶,紅磡廣場的變化很大,從前商貿發展興旺,大貨車、貨櫃車多,近年旅遊巴、內地團湧現,商場人流日漸減少,吉舖反增多了。
這麼多年煙塵噪音從沒未停止,汚染工業去,地下鐵路又來;從家中的窗外望,當年的煙花海景,因臨海豪宅遮擋已縮小了。
回望銀漢街
徐嘉誠(60歲)
嘉誠小時候覺得紅磡區很髒,記得大環山水泥廠、木廠街牛棚牛骨廠,還有國華戲院前那幾間雞鴨毛加工廠,弄得周圍環境毛屑紛飛,灰塵撲面。
最討厭是銀漢街那間牛皮廠,總是傳出一陣陣的腐肉氣味,夏天更噁心,回想起來彷彿還縈繞在鼻腔裏。家位於同一條街,嘉誠小時候總是衝鋒似的急步爬上鉸剪樓梯,飛身入家門。母親是包租婆,「大概有三四百呎吧,我們五兄弟姊妹同住之外,還分租給其他人,廚房裏有很多火水爐,一排十多個非常壯觀。」再醜、再臭,也有漂亮的角度 —— 家中的海景大窗正向啟德機場,每天都可以看到飛機升降,天氣好的時候畫面就更美。
最難忘一回目睹飛機衝下海裏,馬上轉身去開收音機。大概是1967年秋的事故,一架國泰航機起飛失敗,衝出跑道墮海了,剎那間,響號四起,警車、消防車、救護車、消防船等紅藍燈號混閃,從四面八方朝事故地點駛去……
最討厭是銀漢街那間牛皮廠,總是傳出一陣陣的腐肉氣味,夏天更噁心,回想起來彷彿還縈繞在鼻腔裏。家位於同一條街,嘉誠小時候總是衝鋒似的急步爬上鉸剪樓梯,飛身入家門。母親是包租婆,「大概有三四百呎吧,我們五兄弟姊妹同住之外,還分租給其他人,廚房裏有很多火水爐,一排十多個非常壯觀。」再醜、再臭,也有漂亮的角度 —— 家中的海景大窗正向啟德機場,每天都可以看到飛機升降,天氣好的時候畫面就更美。
最難忘一回目睹飛機衝下海裏,馬上轉身去開收音機。大概是1967年秋的事故,一架國泰航機起飛失敗,衝出跑道墮海了,剎那間,響號四起,警車、消防車、救護車、消防船等紅藍燈號混閃,從四面八方朝事故地點駛去……
回望銀漢街
徐嘉誠(60歲)
嘉誠小時候覺得紅磡區很髒,記得大環山水泥廠、木廠街牛棚牛骨廠,還有國華戲院前那幾間雞鴨毛加工廠,弄得周圍環境毛屑紛飛,灰塵撲面。
最討厭是銀漢街那間牛皮廠,總是傳出一陣陣的腐肉氣味,夏天更噁心,回想起來彷彿還縈繞在鼻腔裏。家位於同一條街,嘉誠小時候總是衝鋒似的急步爬上鉸剪樓梯,飛身入家門。母親是包租婆,「大概有三四百呎吧,我們五兄弟姊妹同住之外,還分租給其他人,廚房裏有很多火水爐,一排十多個非常壯觀。」再醜、再臭,也有漂亮的角度 —— 家中的海景大窗正向啟德機場,每天都可以看到飛機升降,天氣好的時候畫面就更美。
最難忘一回目睹飛機衝下海裏,馬上轉身去開收音機。大概是1967年秋的事故,一架國泰航機起飛失敗,衝出跑道墮海了,剎那間,響號四起,警車、消防車、救護車、消防船等紅藍燈號混閃,從四面八方朝事故地點駛去……
最討厭是銀漢街那間牛皮廠,總是傳出一陣陣的腐肉氣味,夏天更噁心,回想起來彷彿還縈繞在鼻腔裏。家位於同一條街,嘉誠小時候總是衝鋒似的急步爬上鉸剪樓梯,飛身入家門。母親是包租婆,「大概有三四百呎吧,我們五兄弟姊妹同住之外,還分租給其他人,廚房裏有很多火水爐,一排十多個非常壯觀。」再醜、再臭,也有漂亮的角度 —— 家中的海景大窗正向啟德機場,每天都可以看到飛機升降,天氣好的時候畫面就更美。
最難忘一回目睹飛機衝下海裏,馬上轉身去開收音機。大概是1967年秋的事故,一架國泰航機起飛失敗,衝出跑道墮海了,剎那間,響號四起,警車、消防車、救護車、消防船等紅藍燈號混閃,從四面八方朝事故地點駛去……
漫步紅磡
曹秀英(69歲)
「賣湯圓、賣湯圓⋯⋯」秀英小時候總是一面哼着,一面逗弄着籠子內的小白鼠。那時很快樂,家有電視機收看《麗的映聲》,還有雪櫃。六十年代住在蕪湖街,就讀對街漆務自由工會小學,在一幢唐樓裏上課,上體育課要去到京土柏公園,最難忘的地方是海心廟,廟在海中心,要乘駁艇才可抵達,那是家庭日的消閒好去處。廟旁的棚屋賣香噴噴的炒蜆,那滋味醬汁至今都忘不了!
七十年代,秀英一家搬離紅磡,但她婚後又重返,搬到黃埔花園,專心照顧家庭。四層高的樓房遂漸換成高樓大廈,樂見滿街興旺,也平靜目送「八佰伴」退場。承受了建設巨輪揚起的灰塵噪音,秀英終於見證今日港鐵黃埔站落成。
七十年代,秀英一家搬離紅磡,但她婚後又重返,搬到黃埔花園,專心照顧家庭。四層高的樓房遂漸換成高樓大廈,樂見滿街興旺,也平靜目送「八佰伴」退場。承受了建設巨輪揚起的灰塵噪音,秀英終於見證今日港鐵黃埔站落成。
漫天灰雪黃埔街
黎素冰(79歲)
七十年代,整個紅磡土瓜灣都烏煙瘴氣。素冰起初來港租住的閣樓,就在高山道石礦場附近的唐樓,房東在房間上方自家搭建了狹小的空間,加一把纖幼的鐵梯上落。素冰常一手挽着盛飯菜的籃子,單手攀上閣樓。身手靈巧的姑娘結婚後搬到黃埔街唐七樓板間房,同樣沙塵滾滾,冬天煤灰似是漫天風雪般飄散,空氣中混有硫磺味,但為了方便丈夫到石礦場上班,他們也得逆來順受。
90年後搬到家維邨,鶴園街一帶,紅磡廣場的變化很大,從前商貿發展興旺,大貨車、貨櫃車多,近年旅遊巴、內地團湧現,商場人流日漸減少,吉舖反增多了。
這麼多年煙塵噪音從沒未停止,汚染工業去,地下鐵路又來;從家中的窗外望,當年的煙花海景,因臨海豪宅遮擋已縮小了。
90年後搬到家維邨,鶴園街一帶,紅磡廣場的變化很大,從前商貿發展興旺,大貨車、貨櫃車多,近年旅遊巴、內地團湧現,商場人流日漸減少,吉舖反增多了。
這麼多年煙塵噪音從沒未停止,汚染工業去,地下鐵路又來;從家中的窗外望,當年的煙花海景,因臨海豪宅遮擋已縮小了。
回望銀漢街
徐嘉誠(60歲)
嘉誠小時候覺得紅磡區很髒,記得大環山水泥廠、木廠街牛棚牛骨廠,還有國華戲院前那幾間雞鴨毛加工廠,弄得周圍環境毛屑紛飛,灰塵撲面。
最討厭是銀漢街那間牛皮廠,總是傳出一陣陣的腐肉氣味,夏天更噁心,回想起來彷彿還縈繞在鼻腔裏。家位於同一條街,嘉誠小時候總是衝鋒似的急步爬上鉸剪樓梯,飛身入家門。母親是包租婆,「大概有三四百呎吧,我們五兄弟姊妹同住之外,還分租給其他人,廚房裏有很多火水爐,一排十多個非常壯觀。」再醜、再臭,也有漂亮的角度 —— 家中的海景大窗正向啟德機場,每天都可以看到飛機升降,天氣好的時候畫面就更美。
最難忘一回目睹飛機衝下海裏,馬上轉身去開收音機。大概是1967年秋的事故,一架國泰航機起飛失敗,衝出跑道墮海了,剎那間,響號四起,警車、消防車、救護車、消防船等紅藍燈號混閃,從四面八方朝事故地點駛去……
最討厭是銀漢街那間牛皮廠,總是傳出一陣陣的腐肉氣味,夏天更噁心,回想起來彷彿還縈繞在鼻腔裏。家位於同一條街,嘉誠小時候總是衝鋒似的急步爬上鉸剪樓梯,飛身入家門。母親是包租婆,「大概有三四百呎吧,我們五兄弟姊妹同住之外,還分租給其他人,廚房裏有很多火水爐,一排十多個非常壯觀。」再醜、再臭,也有漂亮的角度 —— 家中的海景大窗正向啟德機場,每天都可以看到飛機升降,天氣好的時候畫面就更美。
最難忘一回目睹飛機衝下海裏,馬上轉身去開收音機。大概是1967年秋的事故,一架國泰航機起飛失敗,衝出跑道墮海了,剎那間,響號四起,警車、消防車、救護車、消防船等紅藍燈號混閃,從四面八方朝事故地點駛去……
漫步紅磡
曹秀英(69歲)
「賣湯圓、賣湯圓⋯⋯」秀英小時候總是一面哼着,一面逗弄着籠子內的小白鼠。那時很快樂,家有電視機收看《麗的映聲》,還有雪櫃。六十年代住在蕪湖街,就讀對街漆務自由工會小學,在一幢唐樓裏上課,上體育課要去到京土柏公園,最難忘的地方是海心廟,廟在海中心,要乘駁艇才可抵達,那是家庭日的消閒好去處。廟旁的棚屋賣香噴噴的炒蜆,那滋味醬汁至今都忘不了!
七十年代,秀英一家搬離紅磡,但她婚後又重返,搬到黃埔花園,專心照顧家庭。四層高的樓房遂漸換成高樓大廈,樂見滿街興旺,也平靜目送「八佰伴」退場。承受了建設巨輪揚起的灰塵噪音,秀英終於見證今日港鐵黃埔站落成。
七十年代,秀英一家搬離紅磡,但她婚後又重返,搬到黃埔花園,專心照顧家庭。四層高的樓房遂漸換成高樓大廈,樂見滿街興旺,也平靜目送「八佰伴」退場。承受了建設巨輪揚起的灰塵噪音,秀英終於見證今日港鐵黃埔站落成。
漫天灰雪黃埔街
黎素冰(79歲)
七十年代,整個紅磡土瓜灣都烏煙瘴氣。素冰起初來港租住的閣樓,就在高山道石礦場附近的唐樓,房東在房間上方自家搭建了狹小的空間,加一把纖幼的鐵梯上落。素冰常一手挽着盛飯菜的籃子,單手攀上閣樓。身手靈巧的姑娘結婚後搬到黃埔街唐七樓板間房,同樣沙塵滾滾,冬天煤灰似是漫天風雪般飄散,空氣中混有硫磺味,但為了方便丈夫到石礦場上班,他們也得逆來順受。
90年後搬到家維邨,鶴園街一帶,紅磡廣場的變化很大,從前商貿發展興旺,大貨車、貨櫃車多,近年旅遊巴、內地團湧現,商場人流日漸減少,吉舖反增多了。
這麼多年煙塵噪音從沒未停止,汚染工業去,地下鐵路又來;從家中的窗外望,當年的煙花海景,因臨海豪宅遮擋已縮小了。
90年後搬到家維邨,鶴園街一帶,紅磡廣場的變化很大,從前商貿發展興旺,大貨車、貨櫃車多,近年旅遊巴、內地團湧現,商場人流日漸減少,吉舖反增多了。
這麼多年煙塵噪音從沒未停止,汚染工業去,地下鐵路又來;從家中的窗外望,當年的煙花海景,因臨海豪宅遮擋已縮小了。
回望銀漢街
徐嘉誠(60歲)
嘉誠小時候覺得紅磡區很髒,記得大環山水泥廠、木廠街牛棚牛骨廠,還有國華戲院前那幾間雞鴨毛加工廠,弄得周圍環境毛屑紛飛,灰塵撲面。
最討厭是銀漢街那間牛皮廠,總是傳出一陣陣的腐肉氣味,夏天更噁心,回想起來彷彿還縈繞在鼻腔裏。家位於同一條街,嘉誠小時候總是衝鋒似的急步爬上鉸剪樓梯,飛身入家門。母親是包租婆,「大概有三四百呎吧,我們五兄弟姊妹同住之外,還分租給其他人,廚房裏有很多火水爐,一排十多個非常壯觀。」再醜、再臭,也有漂亮的角度 —— 家中的海景大窗正向啟德機場,每天都可以看到飛機升降,天氣好的時候畫面就更美。
最難忘一回目睹飛機衝下海裏,馬上轉身去開收音機。大概是1967年秋的事故,一架國泰航機起飛失敗,衝出跑道墮海了,剎那間,響號四起,警車、消防車、救護車、消防船等紅藍燈號混閃,從四面八方朝事故地點駛去……
最討厭是銀漢街那間牛皮廠,總是傳出一陣陣的腐肉氣味,夏天更噁心,回想起來彷彿還縈繞在鼻腔裏。家位於同一條街,嘉誠小時候總是衝鋒似的急步爬上鉸剪樓梯,飛身入家門。母親是包租婆,「大概有三四百呎吧,我們五兄弟姊妹同住之外,還分租給其他人,廚房裏有很多火水爐,一排十多個非常壯觀。」再醜、再臭,也有漂亮的角度 —— 家中的海景大窗正向啟德機場,每天都可以看到飛機升降,天氣好的時候畫面就更美。
最難忘一回目睹飛機衝下海裏,馬上轉身去開收音機。大概是1967年秋的事故,一架國泰航機起飛失敗,衝出跑道墮海了,剎那間,響號四起,警車、消防車、救護車、消防船等紅藍燈號混閃,從四面八方朝事故地點駛去……
九龍城的歷史
區內不少學校都有「前身是亂葬崗」的傳說,而座立於紅磡區的香港理工大學游泳池確確實實曾是「永別亭」,即停屍間。由於位置接近尖沙嘴火車站,能方便運送屍體至和合石,殯儀業因而在紅磡發展起來,成為有名的「大酒店」、長生店集中地。其實,紅磡本為工業重地,但隨着社會發展,昔日規模巨大的紅磡船塢現已成為黃埔花園,不少工業時期的歷史遺物亦已悄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只剩香火仍舊鼎盛的觀音廟和仍以人手「畫飛」的寶石戲院。
九龍城的歷史
區內不少學校都有「前身是亂葬崗」的傳說,而座立於紅磡區的香港理工大學游泳池確確實實曾是「永別亭」,即停屍間。由於位置接近尖沙嘴火車站,能方便運送屍體至和合石,殯儀業因而在紅磡發展起來,成為有名的「大酒店」、長生店集中地。其實,紅磡本為工業重地,但隨着社會發展,昔日規模巨大的紅磡船塢現已成為黃埔花園,不少工業時期的歷史遺物亦已悄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只剩香火仍舊鼎盛的觀音廟和仍以人手「畫飛」的寶石戲院。
好戲重溫
《後來留下了甚麼》
已完結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離別之後 擁抱遺憾邁向明天
生活總是平淡不泛漣漪,直到時代洪流忽然湧至。廉政公署成立、移民潮、舞廳式微不但是時代的里程碑,更記下了一段段關係的改變……時代巨輪走了一圈,在不斷的相遇與離別之間,我們笑過、哭過,然後要抱緊甚麼回憶,堅強繼續生活?演出為兩面台,眾人在人生通道上擦身而過,成為彼此生命的過客,交錯出一段段刻骨銘心的關係。
編劇/導演/戲劇導師:邱瑞雯
佈景設計:黃巧妍|服裝設計:張瑋師|燈光設計:黃靜文|音響設計:楊我華
演出團體: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
$120
- 套票優惠:同時購買《我們的摩登時代》正價門票,即可享有75折優惠(共$180)
- 中英能量粉團plus:9折優惠
- 全日制學生、60歲或以上高齡人士、殘疾人士及看護人、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80
- 所有優惠不能同時使用
- 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
不設劃位|演出長約1小時
粵語演出|適合6歲或以上人士觀看
好戲重溫
《後來留下了甚麼》
已完結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離別之後 擁抱遺憾邁向明天
生活總是平淡不泛漣漪,直到時代洪流忽然湧至。廉政公署成立、移民潮、舞廳式微不但是時代的里程碑,更記下了一段段關係的改變……時代巨輪走了一圈,在不斷的相遇與離別之間,我們笑過、哭過,然後要抱緊甚麼回憶,堅強繼續生活?演出為兩面台,眾人在人生通道上擦身而過,成為彼此生命的過客,交錯出一段段刻骨銘心的關係。
編劇/導演/戲劇導師:邱瑞雯
佈景設計:黃巧妍|服裝設計:張瑋師|燈光設計:黃靜文|音響設計:楊我華
演出團體: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
$120
- 套票優惠:同時購買《我們的摩登時代》正價門票,即可享有75折優惠(共$180)
- 中英能量粉團plus:9折優惠
- 全日制學生、60歲或以上高齡人士、殘疾人士及看護人、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80
- 所有優惠不能同時使用
- 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
不設劃位|演出長約1小時
粵語演出|適合6歲或以上人士觀看
好戲重溫
《123》
已完結
全港中小學
講九龍城.
學校演出.
免費門票
好戲重溫
《後來留下了甚麼》
已完結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講九龍城.
社區演出
好戲重溫
《123》
已完結
全港中小學
講九龍城.
學校演出.
免費門票
好戲重溫
《後來留下了甚麼》
已完結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講九龍城.
社區演出
好戲重溫
《123》
已完結
全港中小學
講九龍城.
學校演出.
免費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