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
離島區人煙稀少,即使熱鬧如長洲,只要離開碼頭與市中心,還是復歸平靜,放眼四處盡是青山綠水,閉上眼一嗅,則是夾離著青草味的清新空氣...
離島
離島區人煙稀少,即使熱鬧如長洲,只要離開碼頭與市中心,還是復歸平靜,放眼四處盡是青山綠水,閉上眼一嗅,則是夾離著青草味的清新空氣...
不期而遇
何麗芬(71歲)
麗芬2007 年初搬到逸東邨,晚飯後從窗外望,只有冷清,沒亮着燈的單位還真不少,有些座數10樓以下都仿似沒人住的……初來甫到,在家裏悶得連秒針的滴答聲都聽得一清二楚,每天有打發不完的時間,唯有練書法、聽舊歌,更一度於清晨五時乘車回青衣舊居找老友練太極去。
現在已經習慣了在東涌生活的麗芬,經常相約行山友一行五六人,早晨七八時從東涌馬灣新村出發,徒步走上黃龍坑道,邊行邊拔野藤。一次,回程途中遇到蛇,尺餘長啡色的半透明幼長身軀,突然閃身入草叢,叫大夥兒都嚇一跳!又一回結隊到上下嶺皮村探訪原居民,村口有警員拿着樹枝指向一條蛇,牠竟然動也不動,像隔空點穴似的 ……這些都是住在東涌,因接近郊野才會有的有趣經歷。
除了邊走邊拔野藤,麗芬跟行山友人還會在黃龍石澗處收集山水,帶到山上澆灌一株大樹。豈料一年後,那大樹竟為他們帶來驚喜,長出一個個大樹菠蘿來。無心插柳柳成枝,就像後來不期而遇的戲劇一樣。不時往社區中心活動的她有次於中心看到口述歷史劇招募,開始了她的新里程。從小小的世界進入大大的舞台,綠水青山以外觸碰到更廣濶的天空。這次又試着投入看看,雲卷雲舒……
現在已經習慣了在東涌生活的麗芬,經常相約行山友一行五六人,早晨七八時從東涌馬灣新村出發,徒步走上黃龍坑道,邊行邊拔野藤。一次,回程途中遇到蛇,尺餘長啡色的半透明幼長身軀,突然閃身入草叢,叫大夥兒都嚇一跳!又一回結隊到上下嶺皮村探訪原居民,村口有警員拿着樹枝指向一條蛇,牠竟然動也不動,像隔空點穴似的 ……這些都是住在東涌,因接近郊野才會有的有趣經歷。
除了邊走邊拔野藤,麗芬跟行山友人還會在黃龍石澗處收集山水,帶到山上澆灌一株大樹。豈料一年後,那大樹竟為他們帶來驚喜,長出一個個大樹菠蘿來。無心插柳柳成枝,就像後來不期而遇的戲劇一樣。不時往社區中心活動的她有次於中心看到口述歷史劇招募,開始了她的新里程。從小小的世界進入大大的舞台,綠水青山以外觸碰到更廣濶的天空。這次又試着投入看看,雲卷雲舒……
山蔭閒情
李家鳳(60歲)
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北大嶼山已逐步發展成新市鎮,隨着港鐵東涌線及機場快線相繼通車,昔日山林阡陌亦逐漸褪色。上下嶺皮村的農田日漸荒廢,千禧年後改建成今日的逸東邨。
因為房屋署的推介,加上丈夫在機場上班,2005年春,家鳳一家搬進逸東邨。入伙前,夫婦倆曾認真地探索過此處——以陌生的眼睛看千禧新市鎮的山蔭閒情。四月天清晨,夫婦倆從東涌逸東邨,經沙咀頭侯王古廟,徒步前往大澳。
廟前大片青草地映入眼簾,迎東涌灣沿海邊前進,入䃟頭村見一排古老瓦頂石屋,走過沙螺灣村、深石村,一路上風和日麗;突然一陣驟雨,走斜路借深石亭暫歇,之後再走過深屈灣,見雜草泥灘;隨山徑前行又豁然開朗,驀地風起一陣陣,似秋意微涼;見嶼北界碑、大澳在望時,他倆已經寒意透背,即哆嗦着加快腳步到棚屋區祭過「五臟廟」……只消一天,便經歷了四時風景。
當日的探索之旅,今稱作東澳古道。家中窗外望到東涌大小砲台的家鳳,現在還義務當導賞員,帶領一對對陌生的眼睛,感受這山蔭閒情。
因為房屋署的推介,加上丈夫在機場上班,2005年春,家鳳一家搬進逸東邨。入伙前,夫婦倆曾認真地探索過此處——以陌生的眼睛看千禧新市鎮的山蔭閒情。四月天清晨,夫婦倆從東涌逸東邨,經沙咀頭侯王古廟,徒步前往大澳。
廟前大片青草地映入眼簾,迎東涌灣沿海邊前進,入䃟頭村見一排古老瓦頂石屋,走過沙螺灣村、深石村,一路上風和日麗;突然一陣驟雨,走斜路借深石亭暫歇,之後再走過深屈灣,見雜草泥灘;隨山徑前行又豁然開朗,驀地風起一陣陣,似秋意微涼;見嶼北界碑、大澳在望時,他倆已經寒意透背,即哆嗦着加快腳步到棚屋區祭過「五臟廟」……只消一天,便經歷了四時風景。
當日的探索之旅,今稱作東澳古道。家中窗外望到東涌大小砲台的家鳳,現在還義務當導賞員,帶領一對對陌生的眼睛,感受這山蔭閒情。
青天大道任我行
葉桂珍(65歲)
2006 年由市區搬入逸東邨,珍珍可算是這新市鎮的「開荒牛」。當時的她正值人生下半場開始,住在東涌,首要適應的是交通時間,外出見朋友或購物往往要比住市區時多加一小時的車程。初搬進來時,她每月平均花一天的時間出九龍購買生活所需;今時今日,有屋苑配套設施以及大型商場,東涌人的生活質素豈可同日而語。
後來珍珍在社區中心結識到志同道合的義工,才知道了一些東涌的舊日故事--物質匱乏的年代,雪梨紙已是上佳的廁紙,令珍珍回想起自己帶孩子時是尿布時代,竟幸運地沒洗過一片尿布,因為有能幹的家姑代勞……
無論是日治時期,還是六、七十年代的動盪歲月,東涌砲台在這偏遠地區也有她的歷史角色。行山的時候,往往踏着點點舊日的足跡。
酷愛青山獨行的珍珍,在晨光初現時,沿上下嶺皮信步直走到羅漢寺,在涼亭稍息後,又沿路折返。輕鬆來回三小時,又是一天好開始。
後來珍珍在社區中心結識到志同道合的義工,才知道了一些東涌的舊日故事--物質匱乏的年代,雪梨紙已是上佳的廁紙,令珍珍回想起自己帶孩子時是尿布時代,竟幸運地沒洗過一片尿布,因為有能幹的家姑代勞……
無論是日治時期,還是六、七十年代的動盪歲月,東涌砲台在這偏遠地區也有她的歷史角色。行山的時候,往往踏着點點舊日的足跡。
酷愛青山獨行的珍珍,在晨光初現時,沿上下嶺皮信步直走到羅漢寺,在涼亭稍息後,又沿路折返。輕鬆來回三小時,又是一天好開始。
不期而遇
何麗芬(71歲)
麗芬2007 年初搬到逸東邨,晚飯後從窗外望,只有冷清,沒亮着燈的單位還真不少,有些座數10樓以下都仿似沒人住的……初來甫到,在家裏悶得連秒針的滴答聲都聽得一清二楚,每天有打發不完的時間,唯有練書法、聽舊歌,更一度於清晨五時乘車回青衣舊居找老友練太極去。
現在已經習慣了在東涌生活的麗芬,經常相約行山友一行五六人,早晨七八時從東涌馬灣新村出發,徒步走上黃龍坑道,邊行邊拔野藤。一次,回程途中遇到蛇,尺餘長啡色的半透明幼長身軀,突然閃身入草叢,叫大夥兒都嚇一跳!又一回結隊到上下嶺皮村探訪原居民,村口有警員拿着樹枝指向一條蛇,牠竟然動也不動,像隔空點穴似的 ……這些都是住在東涌,因接近郊野才會有的有趣經歷。
除了邊走邊拔野藤,麗芬跟行山友人還會在黃龍石澗處收集山水,帶到山上澆灌一株大樹。豈料一年後,那大樹竟為他們帶來驚喜,長出一個個大樹菠蘿來。無心插柳柳成枝,就像後來不期而遇的戲劇一樣。不時往社區中心活動的她有次於中心看到口述歷史劇招募,開始了她的新里程。從小小的世界進入大大的舞台,綠水青山以外觸碰到更廣濶的天空。這次又試着投入看看,雲卷雲舒……
現在已經習慣了在東涌生活的麗芬,經常相約行山友一行五六人,早晨七八時從東涌馬灣新村出發,徒步走上黃龍坑道,邊行邊拔野藤。一次,回程途中遇到蛇,尺餘長啡色的半透明幼長身軀,突然閃身入草叢,叫大夥兒都嚇一跳!又一回結隊到上下嶺皮村探訪原居民,村口有警員拿着樹枝指向一條蛇,牠竟然動也不動,像隔空點穴似的 ……這些都是住在東涌,因接近郊野才會有的有趣經歷。
除了邊走邊拔野藤,麗芬跟行山友人還會在黃龍石澗處收集山水,帶到山上澆灌一株大樹。豈料一年後,那大樹竟為他們帶來驚喜,長出一個個大樹菠蘿來。無心插柳柳成枝,就像後來不期而遇的戲劇一樣。不時往社區中心活動的她有次於中心看到口述歷史劇招募,開始了她的新里程。從小小的世界進入大大的舞台,綠水青山以外觸碰到更廣濶的天空。這次又試着投入看看,雲卷雲舒……
山蔭閒情
李家鳳(60歲)
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北大嶼山已逐步發展成新市鎮,隨着港鐵東涌線及機場快線相繼通車,昔日山林阡陌亦逐漸褪色。上下嶺皮村的農田日漸荒廢,千禧年後改建成今日的逸東邨。
因為房屋署的推介,加上丈夫在機場上班,2005年春,家鳳一家搬進逸東邨。入伙前,夫婦倆曾認真地探索過此處——以陌生的眼睛看千禧新市鎮的山蔭閒情。四月天清晨,夫婦倆從東涌逸東邨,經沙咀頭侯王古廟,徒步前往大澳。
廟前大片青草地映入眼簾,迎東涌灣沿海邊前進,入䃟頭村見一排古老瓦頂石屋,走過沙螺灣村、深石村,一路上風和日麗;突然一陣驟雨,走斜路借深石亭暫歇,之後再走過深屈灣,見雜草泥灘;隨山徑前行又豁然開朗,驀地風起一陣陣,似秋意微涼;見嶼北界碑、大澳在望時,他倆已經寒意透背,即哆嗦着加快腳步到棚屋區祭過「五臟廟」……只消一天,便經歷了四時風景。
當日的探索之旅,今稱作東澳古道。家中窗外望到東涌大小砲台的家鳳,現在還義務當導賞員,帶領一對對陌生的眼睛,感受這山蔭閒情。
因為房屋署的推介,加上丈夫在機場上班,2005年春,家鳳一家搬進逸東邨。入伙前,夫婦倆曾認真地探索過此處——以陌生的眼睛看千禧新市鎮的山蔭閒情。四月天清晨,夫婦倆從東涌逸東邨,經沙咀頭侯王古廟,徒步前往大澳。
廟前大片青草地映入眼簾,迎東涌灣沿海邊前進,入䃟頭村見一排古老瓦頂石屋,走過沙螺灣村、深石村,一路上風和日麗;突然一陣驟雨,走斜路借深石亭暫歇,之後再走過深屈灣,見雜草泥灘;隨山徑前行又豁然開朗,驀地風起一陣陣,似秋意微涼;見嶼北界碑、大澳在望時,他倆已經寒意透背,即哆嗦着加快腳步到棚屋區祭過「五臟廟」……只消一天,便經歷了四時風景。
當日的探索之旅,今稱作東澳古道。家中窗外望到東涌大小砲台的家鳳,現在還義務當導賞員,帶領一對對陌生的眼睛,感受這山蔭閒情。
青天大道任我行
葉桂珍(65歲)
2006 年由市區搬入逸東邨,珍珍可算是這新市鎮的「開荒牛」。當時的她正值人生下半場開始,住在東涌,首要適應的是交通時間,外出見朋友或購物往往要比住市區時多加一小時的車程。初搬進來時,她每月平均花一天的時間出九龍購買生活所需;今時今日,有屋苑配套設施以及大型商場,東涌人的生活質素豈可同日而語。
後來珍珍在社區中心結識到志同道合的義工,才知道了一些東涌的舊日故事--物質匱乏的年代,雪梨紙已是上佳的廁紙,令珍珍回想起自己帶孩子時是尿布時代,竟幸運地沒洗過一片尿布,因為有能幹的家姑代勞……
無論是日治時期,還是六、七十年代的動盪歲月,東涌砲台在這偏遠地區也有她的歷史角色。行山的時候,往往踏着點點舊日的足跡。
酷愛青山獨行的珍珍,在晨光初現時,沿上下嶺皮信步直走到羅漢寺,在涼亭稍息後,又沿路折返。輕鬆來回三小時,又是一天好開始。
後來珍珍在社區中心結識到志同道合的義工,才知道了一些東涌的舊日故事--物質匱乏的年代,雪梨紙已是上佳的廁紙,令珍珍回想起自己帶孩子時是尿布時代,竟幸運地沒洗過一片尿布,因為有能幹的家姑代勞……
無論是日治時期,還是六、七十年代的動盪歲月,東涌砲台在這偏遠地區也有她的歷史角色。行山的時候,往往踏着點點舊日的足跡。
酷愛青山獨行的珍珍,在晨光初現時,沿上下嶺皮信步直走到羅漢寺,在涼亭稍息後,又沿路折返。輕鬆來回三小時,又是一天好開始。
不期而遇
何麗芬(71歲)
麗芬2007 年初搬到逸東邨,晚飯後從窗外望,只有冷清,沒亮着燈的單位還真不少,有些座數10樓以下都仿似沒人住的……初來甫到,在家裏悶得連秒針的滴答聲都聽得一清二楚,每天有打發不完的時間,唯有練書法、聽舊歌,更一度於清晨五時乘車回青衣舊居找老友練太極去。
現在已經習慣了在東涌生活的麗芬,經常相約行山友一行五六人,早晨七八時從東涌馬灣新村出發,徒步走上黃龍坑道,邊行邊拔野藤。一次,回程途中遇到蛇,尺餘長啡色的半透明幼長身軀,突然閃身入草叢,叫大夥兒都嚇一跳!又一回結隊到上下嶺皮村探訪原居民,村口有警員拿着樹枝指向一條蛇,牠竟然動也不動,像隔空點穴似的 ……這些都是住在東涌,因接近郊野才會有的有趣經歷。
除了邊走邊拔野藤,麗芬跟行山友人還會在黃龍石澗處收集山水,帶到山上澆灌一株大樹。豈料一年後,那大樹竟為他們帶來驚喜,長出一個個大樹菠蘿來。無心插柳柳成枝,就像後來不期而遇的戲劇一樣。不時往社區中心活動的她有次於中心看到口述歷史劇招募,開始了她的新里程。從小小的世界進入大大的舞台,綠水青山以外觸碰到更廣濶的天空。這次又試着投入看看,雲卷雲舒……
現在已經習慣了在東涌生活的麗芬,經常相約行山友一行五六人,早晨七八時從東涌馬灣新村出發,徒步走上黃龍坑道,邊行邊拔野藤。一次,回程途中遇到蛇,尺餘長啡色的半透明幼長身軀,突然閃身入草叢,叫大夥兒都嚇一跳!又一回結隊到上下嶺皮村探訪原居民,村口有警員拿着樹枝指向一條蛇,牠竟然動也不動,像隔空點穴似的 ……這些都是住在東涌,因接近郊野才會有的有趣經歷。
除了邊走邊拔野藤,麗芬跟行山友人還會在黃龍石澗處收集山水,帶到山上澆灌一株大樹。豈料一年後,那大樹竟為他們帶來驚喜,長出一個個大樹菠蘿來。無心插柳柳成枝,就像後來不期而遇的戲劇一樣。不時往社區中心活動的她有次於中心看到口述歷史劇招募,開始了她的新里程。從小小的世界進入大大的舞台,綠水青山以外觸碰到更廣濶的天空。這次又試着投入看看,雲卷雲舒……
不期而遇
何麗芬(71歲)
麗芬2007 年初搬到逸東邨,晚飯後從窗外望,只有冷清,沒亮着燈的單位還真不少,有些座數10樓以下都仿似沒人住的……初來甫到,在家裏悶得連秒針的滴答聲都聽得一清二楚,每天有打發不完的時間,唯有練書法、聽舊歌,更一度於清晨五時乘車回青衣舊居找老友練太極去。
現在已經習慣了在東涌生活的麗芬,經常相約行山友一行五六人,早晨七八時從東涌馬灣新村出發,徒步走上黃龍坑道,邊行邊拔野藤。一次,回程途中遇到蛇,尺餘長啡色的半透明幼長身軀,突然閃身入草叢,叫大夥兒都嚇一跳!又一回結隊到上下嶺皮村探訪原居民,村口有警員拿着樹枝指向一條蛇,牠竟然動也不動,像隔空點穴似的 ……這些都是住在東涌,因接近郊野才會有的有趣經歷。
除了邊走邊拔野藤,麗芬跟行山友人還會在黃龍石澗處收集山水,帶到山上澆灌一株大樹。豈料一年後,那大樹竟為他們帶來驚喜,長出一個個大樹菠蘿來。無心插柳柳成枝,就像後來不期而遇的戲劇一樣。不時往社區中心活動的她有次於中心看到口述歷史劇招募,開始了她的新里程。從小小的世界進入大大的舞台,綠水青山以外觸碰到更廣濶的天空。這次又試着投入看看,雲卷雲舒……
現在已經習慣了在東涌生活的麗芬,經常相約行山友一行五六人,早晨七八時從東涌馬灣新村出發,徒步走上黃龍坑道,邊行邊拔野藤。一次,回程途中遇到蛇,尺餘長啡色的半透明幼長身軀,突然閃身入草叢,叫大夥兒都嚇一跳!又一回結隊到上下嶺皮村探訪原居民,村口有警員拿着樹枝指向一條蛇,牠竟然動也不動,像隔空點穴似的 ……這些都是住在東涌,因接近郊野才會有的有趣經歷。
除了邊走邊拔野藤,麗芬跟行山友人還會在黃龍石澗處收集山水,帶到山上澆灌一株大樹。豈料一年後,那大樹竟為他們帶來驚喜,長出一個個大樹菠蘿來。無心插柳柳成枝,就像後來不期而遇的戲劇一樣。不時往社區中心活動的她有次於中心看到口述歷史劇招募,開始了她的新里程。從小小的世界進入大大的舞台,綠水青山以外觸碰到更廣濶的天空。這次又試着投入看看,雲卷雲舒……
山蔭閒情
李家鳳(60歲)
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北大嶼山已逐步發展成新市鎮,隨着港鐵東涌線及機場快線相繼通車,昔日山林阡陌亦逐漸褪色。上下嶺皮村的農田日漸荒廢,千禧年後改建成今日的逸東邨。
因為房屋署的推介,加上丈夫在機場上班,2005年春,家鳳一家搬進逸東邨。入伙前,夫婦倆曾認真地探索過此處——以陌生的眼睛看千禧新市鎮的山蔭閒情。四月天清晨,夫婦倆從東涌逸東邨,經沙咀頭侯王古廟,徒步前往大澳。
廟前大片青草地映入眼簾,迎東涌灣沿海邊前進,入䃟頭村見一排古老瓦頂石屋,走過沙螺灣村、深石村,一路上風和日麗;突然一陣驟雨,走斜路借深石亭暫歇,之後再走過深屈灣,見雜草泥灘;隨山徑前行又豁然開朗,驀地風起一陣陣,似秋意微涼;見嶼北界碑、大澳在望時,他倆已經寒意透背,即哆嗦着加快腳步到棚屋區祭過「五臟廟」……只消一天,便經歷了四時風景。
當日的探索之旅,今稱作東澳古道。家中窗外望到東涌大小砲台的家鳳,現在還義務當導賞員,帶領一對對陌生的眼睛,感受這山蔭閒情。
因為房屋署的推介,加上丈夫在機場上班,2005年春,家鳳一家搬進逸東邨。入伙前,夫婦倆曾認真地探索過此處——以陌生的眼睛看千禧新市鎮的山蔭閒情。四月天清晨,夫婦倆從東涌逸東邨,經沙咀頭侯王古廟,徒步前往大澳。
廟前大片青草地映入眼簾,迎東涌灣沿海邊前進,入䃟頭村見一排古老瓦頂石屋,走過沙螺灣村、深石村,一路上風和日麗;突然一陣驟雨,走斜路借深石亭暫歇,之後再走過深屈灣,見雜草泥灘;隨山徑前行又豁然開朗,驀地風起一陣陣,似秋意微涼;見嶼北界碑、大澳在望時,他倆已經寒意透背,即哆嗦着加快腳步到棚屋區祭過「五臟廟」……只消一天,便經歷了四時風景。
當日的探索之旅,今稱作東澳古道。家中窗外望到東涌大小砲台的家鳳,現在還義務當導賞員,帶領一對對陌生的眼睛,感受這山蔭閒情。
青天大道任我行
葉桂珍(65歲)
2006 年由市區搬入逸東邨,珍珍可算是這新市鎮的「開荒牛」。當時的她正值人生下半場開始,住在東涌,首要適應的是交通時間,外出見朋友或購物往往要比住市區時多加一小時的車程。初搬進來時,她每月平均花一天的時間出九龍購買生活所需;今時今日,有屋苑配套設施以及大型商場,東涌人的生活質素豈可同日而語。
後來珍珍在社區中心結識到志同道合的義工,才知道了一些東涌的舊日故事--物質匱乏的年代,雪梨紙已是上佳的廁紙,令珍珍回想起自己帶孩子時是尿布時代,竟幸運地沒洗過一片尿布,因為有能幹的家姑代勞……
無論是日治時期,還是六、七十年代的動盪歲月,東涌砲台在這偏遠地區也有她的歷史角色。行山的時候,往往踏着點點舊日的足跡。
酷愛青山獨行的珍珍,在晨光初現時,沿上下嶺皮信步直走到羅漢寺,在涼亭稍息後,又沿路折返。輕鬆來回三小時,又是一天好開始。
後來珍珍在社區中心結識到志同道合的義工,才知道了一些東涌的舊日故事--物質匱乏的年代,雪梨紙已是上佳的廁紙,令珍珍回想起自己帶孩子時是尿布時代,竟幸運地沒洗過一片尿布,因為有能幹的家姑代勞……
無論是日治時期,還是六、七十年代的動盪歲月,東涌砲台在這偏遠地區也有她的歷史角色。行山的時候,往往踏着點點舊日的足跡。
酷愛青山獨行的珍珍,在晨光初現時,沿上下嶺皮信步直走到羅漢寺,在涼亭稍息後,又沿路折返。輕鬆來回三小時,又是一天好開始。
不期而遇
何麗芬(71歲)
麗芬2007 年初搬到逸東邨,晚飯後從窗外望,只有冷清,沒亮着燈的單位還真不少,有些座數10樓以下都仿似沒人住的……初來甫到,在家裏悶得連秒針的滴答聲都聽得一清二楚,每天有打發不完的時間,唯有練書法、聽舊歌,更一度於清晨五時乘車回青衣舊居找老友練太極去。
現在已經習慣了在東涌生活的麗芬,經常相約行山友一行五六人,早晨七八時從東涌馬灣新村出發,徒步走上黃龍坑道,邊行邊拔野藤。一次,回程途中遇到蛇,尺餘長啡色的半透明幼長身軀,突然閃身入草叢,叫大夥兒都嚇一跳!又一回結隊到上下嶺皮村探訪原居民,村口有警員拿着樹枝指向一條蛇,牠竟然動也不動,像隔空點穴似的 ……這些都是住在東涌,因接近郊野才會有的有趣經歷。
除了邊走邊拔野藤,麗芬跟行山友人還會在黃龍石澗處收集山水,帶到山上澆灌一株大樹。豈料一年後,那大樹竟為他們帶來驚喜,長出一個個大樹菠蘿來。無心插柳柳成枝,就像後來不期而遇的戲劇一樣。不時往社區中心活動的她有次於中心看到口述歷史劇招募,開始了她的新里程。從小小的世界進入大大的舞台,綠水青山以外觸碰到更廣濶的天空。這次又試着投入看看,雲卷雲舒……
現在已經習慣了在東涌生活的麗芬,經常相約行山友一行五六人,早晨七八時從東涌馬灣新村出發,徒步走上黃龍坑道,邊行邊拔野藤。一次,回程途中遇到蛇,尺餘長啡色的半透明幼長身軀,突然閃身入草叢,叫大夥兒都嚇一跳!又一回結隊到上下嶺皮村探訪原居民,村口有警員拿着樹枝指向一條蛇,牠竟然動也不動,像隔空點穴似的 ……這些都是住在東涌,因接近郊野才會有的有趣經歷。
除了邊走邊拔野藤,麗芬跟行山友人還會在黃龍石澗處收集山水,帶到山上澆灌一株大樹。豈料一年後,那大樹竟為他們帶來驚喜,長出一個個大樹菠蘿來。無心插柳柳成枝,就像後來不期而遇的戲劇一樣。不時往社區中心活動的她有次於中心看到口述歷史劇招募,開始了她的新里程。從小小的世界進入大大的舞台,綠水青山以外觸碰到更廣濶的天空。這次又試着投入看看,雲卷雲舒……
山蔭閒情
李家鳳(60歲)
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北大嶼山已逐步發展成新市鎮,隨着港鐵東涌線及機場快線相繼通車,昔日山林阡陌亦逐漸褪色。上下嶺皮村的農田日漸荒廢,千禧年後改建成今日的逸東邨。
因為房屋署的推介,加上丈夫在機場上班,2005年春,家鳳一家搬進逸東邨。入伙前,夫婦倆曾認真地探索過此處——以陌生的眼睛看千禧新市鎮的山蔭閒情。四月天清晨,夫婦倆從東涌逸東邨,經沙咀頭侯王古廟,徒步前往大澳。
廟前大片青草地映入眼簾,迎東涌灣沿海邊前進,入䃟頭村見一排古老瓦頂石屋,走過沙螺灣村、深石村,一路上風和日麗;突然一陣驟雨,走斜路借深石亭暫歇,之後再走過深屈灣,見雜草泥灘;隨山徑前行又豁然開朗,驀地風起一陣陣,似秋意微涼;見嶼北界碑、大澳在望時,他倆已經寒意透背,即哆嗦着加快腳步到棚屋區祭過「五臟廟」……只消一天,便經歷了四時風景。
當日的探索之旅,今稱作東澳古道。家中窗外望到東涌大小砲台的家鳳,現在還義務當導賞員,帶領一對對陌生的眼睛,感受這山蔭閒情。
因為房屋署的推介,加上丈夫在機場上班,2005年春,家鳳一家搬進逸東邨。入伙前,夫婦倆曾認真地探索過此處——以陌生的眼睛看千禧新市鎮的山蔭閒情。四月天清晨,夫婦倆從東涌逸東邨,經沙咀頭侯王古廟,徒步前往大澳。
廟前大片青草地映入眼簾,迎東涌灣沿海邊前進,入䃟頭村見一排古老瓦頂石屋,走過沙螺灣村、深石村,一路上風和日麗;突然一陣驟雨,走斜路借深石亭暫歇,之後再走過深屈灣,見雜草泥灘;隨山徑前行又豁然開朗,驀地風起一陣陣,似秋意微涼;見嶼北界碑、大澳在望時,他倆已經寒意透背,即哆嗦着加快腳步到棚屋區祭過「五臟廟」……只消一天,便經歷了四時風景。
當日的探索之旅,今稱作東澳古道。家中窗外望到東涌大小砲台的家鳳,現在還義務當導賞員,帶領一對對陌生的眼睛,感受這山蔭閒情。
青天大道任我行
葉桂珍(65歲)
2006 年由市區搬入逸東邨,珍珍可算是這新市鎮的「開荒牛」。當時的她正值人生下半場開始,住在東涌,首要適應的是交通時間,外出見朋友或購物往往要比住市區時多加一小時的車程。初搬進來時,她每月平均花一天的時間出九龍購買生活所需;今時今日,有屋苑配套設施以及大型商場,東涌人的生活質素豈可同日而語。
後來珍珍在社區中心結識到志同道合的義工,才知道了一些東涌的舊日故事--物質匱乏的年代,雪梨紙已是上佳的廁紙,令珍珍回想起自己帶孩子時是尿布時代,竟幸運地沒洗過一片尿布,因為有能幹的家姑代勞……
無論是日治時期,還是六、七十年代的動盪歲月,東涌砲台在這偏遠地區也有她的歷史角色。行山的時候,往往踏着點點舊日的足跡。
酷愛青山獨行的珍珍,在晨光初現時,沿上下嶺皮信步直走到羅漢寺,在涼亭稍息後,又沿路折返。輕鬆來回三小時,又是一天好開始。
後來珍珍在社區中心結識到志同道合的義工,才知道了一些東涌的舊日故事--物質匱乏的年代,雪梨紙已是上佳的廁紙,令珍珍回想起自己帶孩子時是尿布時代,竟幸運地沒洗過一片尿布,因為有能幹的家姑代勞……
無論是日治時期,還是六、七十年代的動盪歲月,東涌砲台在這偏遠地區也有她的歷史角色。行山的時候,往往踏着點點舊日的足跡。
酷愛青山獨行的珍珍,在晨光初現時,沿上下嶺皮信步直走到羅漢寺,在涼亭稍息後,又沿路折返。輕鬆來回三小時,又是一天好開始。
不期而遇
何麗芬(71歲)
麗芬2007 年初搬到逸東邨,晚飯後從窗外望,只有冷清,沒亮着燈的單位還真不少,有些座數10樓以下都仿似沒人住的……初來甫到,在家裏悶得連秒針的滴答聲都聽得一清二楚,每天有打發不完的時間,唯有練書法、聽舊歌,更一度於清晨五時乘車回青衣舊居找老友練太極去。
現在已經習慣了在東涌生活的麗芬,經常相約行山友一行五六人,早晨七八時從東涌馬灣新村出發,徒步走上黃龍坑道,邊行邊拔野藤。一次,回程途中遇到蛇,尺餘長啡色的半透明幼長身軀,突然閃身入草叢,叫大夥兒都嚇一跳!又一回結隊到上下嶺皮村探訪原居民,村口有警員拿着樹枝指向一條蛇,牠竟然動也不動,像隔空點穴似的 ……這些都是住在東涌,因接近郊野才會有的有趣經歷。
除了邊走邊拔野藤,麗芬跟行山友人還會在黃龍石澗處收集山水,帶到山上澆灌一株大樹。豈料一年後,那大樹竟為他們帶來驚喜,長出一個個大樹菠蘿來。無心插柳柳成枝,就像後來不期而遇的戲劇一樣。不時往社區中心活動的她有次於中心看到口述歷史劇招募,開始了她的新里程。從小小的世界進入大大的舞台,綠水青山以外觸碰到更廣濶的天空。這次又試着投入看看,雲卷雲舒……
現在已經習慣了在東涌生活的麗芬,經常相約行山友一行五六人,早晨七八時從東涌馬灣新村出發,徒步走上黃龍坑道,邊行邊拔野藤。一次,回程途中遇到蛇,尺餘長啡色的半透明幼長身軀,突然閃身入草叢,叫大夥兒都嚇一跳!又一回結隊到上下嶺皮村探訪原居民,村口有警員拿着樹枝指向一條蛇,牠竟然動也不動,像隔空點穴似的 ……這些都是住在東涌,因接近郊野才會有的有趣經歷。
除了邊走邊拔野藤,麗芬跟行山友人還會在黃龍石澗處收集山水,帶到山上澆灌一株大樹。豈料一年後,那大樹竟為他們帶來驚喜,長出一個個大樹菠蘿來。無心插柳柳成枝,就像後來不期而遇的戲劇一樣。不時往社區中心活動的她有次於中心看到口述歷史劇招募,開始了她的新里程。從小小的世界進入大大的舞台,綠水青山以外觸碰到更廣濶的天空。這次又試着投入看看,雲卷雲舒……
離島的歷史
離島區人煙稀少,即使熱鬧如長洲,只要離開碼頭與市中心,還是復歸平靜,放眼四處盡是青山綠水,閉上眼一嗅,則是夾離著青草味的清新空氣。大嶼山為離島區最大島嶼,這裡除了能遇上市區少見的野牛,更棲息著香港特有的盧文氏樹蛙及為人所喜愛的中華白海豚。
提起大嶼山,年輕一代大概會想起機場、昂坪和帶你進入奇妙旅程的迪士尼樂園,其悠久歷史卻鮮為人知。早在石器時代,大嶼山已有人類居住的痕跡 。但在九十年代之前,香港政府未有意發展大嶼山,其時大嶼山交通不便並遠離市區,人煙稀少。居民靠種田養雞捉海產維生,魚獲甚為豐富,有魚、螺、沙白、海膽等等,堪稱自給自足。涼涼的海水、吃下去的鮮味、晚上靜得幾乎耳鳴的寧謐,至今仍安躺於不少人的回憶之中。
不過隨著1989年港督衛奕信所規劃的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政府投放了大量資源興建道路及鐵路網,大嶼山便由一個大型離島,變成能對外連接的新市鎮。2010年起,港珠澳大橋以及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等大型交通基建工程先後落實,大嶼山的發展幾乎勢不可擋。加上2018年政府提出的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將於大嶼山以東海域建立約1700公頃人工島,未來大嶼山想必會出現一番新景象。
大嶼山現時是不少市民假日出遊,親親大自然的好處。
提起大嶼山,年輕一代大概會想起機場、昂坪和帶你進入奇妙旅程的迪士尼樂園,其悠久歷史卻鮮為人知。早在石器時代,大嶼山已有人類居住的痕跡 。但在九十年代之前,香港政府未有意發展大嶼山,其時大嶼山交通不便並遠離市區,人煙稀少。居民靠種田養雞捉海產維生,魚獲甚為豐富,有魚、螺、沙白、海膽等等,堪稱自給自足。涼涼的海水、吃下去的鮮味、晚上靜得幾乎耳鳴的寧謐,至今仍安躺於不少人的回憶之中。
不過隨著1989年港督衛奕信所規劃的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政府投放了大量資源興建道路及鐵路網,大嶼山便由一個大型離島,變成能對外連接的新市鎮。2010年起,港珠澳大橋以及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等大型交通基建工程先後落實,大嶼山的發展幾乎勢不可擋。加上2018年政府提出的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將於大嶼山以東海域建立約1700公頃人工島,未來大嶼山想必會出現一番新景象。
大嶼山現時是不少市民假日出遊,親親大自然的好處。
離島的歷史
離島區人煙稀少,即使熱鬧如長洲,只要離開碼頭與市中心,還是復歸平靜,放眼四處盡是青山綠水,閉上眼一嗅,則是夾離著青草味的清新空氣。大嶼山為離島區最大島嶼,這裡除了能遇上市區少見的野牛,更棲息著香港特有的盧文氏樹蛙及為人所喜愛的中華白海豚。
提起大嶼山,年輕一代大概會想起機場、昂坪和帶你進入奇妙旅程的迪士尼樂園,其悠久歷史卻鮮為人知。早在石器時代,大嶼山已有人類居住的痕跡 。但在九十年代之前,香港政府未有意發展大嶼山,其時大嶼山交通不便並遠離市區,人煙稀少。居民靠種田養雞捉海產維生,魚獲甚為豐富,有魚、螺、沙白、海膽等等,堪稱自給自足。涼涼的海水、吃下去的鮮味、晚上靜得幾乎耳鳴的寧謐,至今仍安躺於不少人的回憶之中。
不過隨著1989年港督衛奕信所規劃的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政府投放了大量資源興建道路及鐵路網,大嶼山便由一個大型離島,變成能對外連接的新市鎮。2010年起,港珠澳大橋以及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等大型交通基建工程先後落實,大嶼山的發展幾乎勢不可擋。加上2018年政府提出的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將於大嶼山以東海域建立約1700公頃人工島,未來大嶼山想必會出現一番新景象。
大嶼山現時是不少市民假日出遊,親親大自然的好處。
提起大嶼山,年輕一代大概會想起機場、昂坪和帶你進入奇妙旅程的迪士尼樂園,其悠久歷史卻鮮為人知。早在石器時代,大嶼山已有人類居住的痕跡 。但在九十年代之前,香港政府未有意發展大嶼山,其時大嶼山交通不便並遠離市區,人煙稀少。居民靠種田養雞捉海產維生,魚獲甚為豐富,有魚、螺、沙白、海膽等等,堪稱自給自足。涼涼的海水、吃下去的鮮味、晚上靜得幾乎耳鳴的寧謐,至今仍安躺於不少人的回憶之中。
不過隨著1989年港督衛奕信所規劃的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政府投放了大量資源興建道路及鐵路網,大嶼山便由一個大型離島,變成能對外連接的新市鎮。2010年起,港珠澳大橋以及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等大型交通基建工程先後落實,大嶼山的發展幾乎勢不可擋。加上2018年政府提出的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將於大嶼山以東海域建立約1700公頃人工島,未來大嶼山想必會出現一番新景象。
大嶼山現時是不少市民假日出遊,親親大自然的好處。
好戲重溫
好戲重溫
好戲重溫
《手聚我城》
已完結
全港中小學
講離島.
學校演出.
免費門票
好戲重溫
《獅子山外》
已完結
富東邨室外圓形廣場
講離島.
社區演出.
免費門票
好戲重溫
《手聚我城》
已完結
全港中小學
講離島.
學校演出.
免費門票
好戲重溫
《獅子山外》
已完結
富東邨室外圓形廣場
講離島.
社區演出.
免費門票
好戲重溫
《手聚我城》
已完結
全港中小學
講離島.
學校演出.
免費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