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 口述「傳耆」

要了解香港昔日的時光,將曾經的傳奇延續下去,相信只有老一輩才能相訴舊時點滴,由中英劇團主辦的「賽馬會『獅子山傳耆』口述歷史戲劇計劃」,就找來二百四十位長者學員,由劇團導師將他們的親身經歷編寫成劇本,再為他們進行戲劇訓練,最後一眾「老友記」親自踏上學校或社區場地的台板,將一個個歷史故事交捧到年輕人手中,傳承下去。

分享每段路

很多老友記在過去數十年的生涯中,都為口奔馳「獅子山傳耆」計劃中的其中一位參加者 ─ 何麗芬也不例外,在完全不諳英語的情況下移民南非,結果熟喜是非,就留待劇目於下月公映時觀眾自行去發掘。不過口述歷史戲劇的為七十一歲的她帶來另一片天,而負責將麗芬的故事寫成劇本的劇團導師兩俊傑,記希望在劇場中讓老,青兩代藉著共同的歷史記憶產生連繫,相互交流及影響。

M: 在「獅子山傳耆」的計劃中,你們分別擔任大嶼山區社區演出獻目《 獅子山外 》的導師和學員,可以分享一下這次合作最想帶給年輕  人的訊息嗎?

何: 我們的戲名《 獅子山外 》,主要長者們講述自己移民到香港以外的地方或在外地工作的經驗。今次我親身演繹自己的故事,我曾經移民到南非,坦白說這並不是我自願的,到了那邊簡直是又聲、又啞、又跛,因為我不懂駕車,曾經有段時間非常看不開,但後來終於醒覺不能再這樣下去,便嘗試自己創業。機構巧合下,我開了一問肉類不同部位的英文,自己抄下來再寫上廣東話拼音,而且我當時往的區域品流比較複雜,有點像舊時的城寨,所以這一切都需要鼓起勇氣面對。

蕭: 其實麗芬是希望透過自己的經歷去告訴大家移民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和好玩,背後有很不為人知的辛酸。麗芬的故事以外,我們還收集到很多不同的故事,話劇中有一部分是講述關於長者們第一次搭飛機的經歷,我當時是用我的童年回憶去跟他們打開話題的。我爸爸以前跟我說過。當飛機在頭上飛過時。千萬不可以張開口,因為機上的排泄物有機會掉下來,我分享完後,不少老人家都哈哈大笑。因為他們與我有著同樣的記錄,慢慢便開始分享得愈來愈多自己的經歷,展開了一次沒有代溝的跨世代對談。其實我們某些經歷,老人家們早就體會過,所以薑還是愈老愈辣呢。哈哈

M: 排練過程中。兩位從對方身上互相學習到什麼呢?

蕭: 其實我和麗芬已經合作了好幾年,之前曾經做過她回流香港後的故事,而今次是回流香港後的故事,所以我好像透過不同話劇窺探了她的一生,了解到她每次到一個新地方生活,都有無比的勇氣去重新適應,到後來進入人生另一個新階段,非常佩服她的毅力。

何: 年輕人當然有衝動,而且轉數也比較快,加上sir

有很資深的話劇經驗,常教我們該怎樣表現得更好,包括: 動作和聲線控制、說話節奏等,還有很多演戲上的知識都毫不吝嗇跟我們演出時,負責梳化服的工作人員大多是年輕人。記得有次在理工大學演出。後台不夠光,非常黑,通道又窄。年輕的工作人員非常關心我們,每次我們下台都立刻拿電筒幫忙照明,怕我們跌倒,又提醒我們什麼時候要出場,所以沒有他們的協助,我們大概會很狼狽吧!

讓後生仔看我們的厲害!

「老友記」滿身是寶,只是看年輕人懂不懂得發掘。只要耐心聆聽,你會發現他們身上有取之不盡的智慧。《 獅子山外 》另一劇目《 逆風行 》以舊機場為場景帶出「老友記」逆境求生的意志。今年七十歲的故事主人翁,與劇團導師在收集和重組故事的過程中,又如何教學雙長拉近彼此距離?

M: sir,可以簡單分享你是如何從長者身上收集故事嗎?

黃: 這個計劃是和鄰舍輔導會合作。每星期我會跟長者上一節戲劇課。我們會從衣、食、住、行入手向長者收集故事,有特別經歷的我們會再深入訪談,然後把故事改編成舞台劇。交出故事的長者會成為劇中演員,把經歷原汁原味地演繹出來。

M: 長者的口述歷史有擴闊你對香港歷史的認知嗎

黃: 有,他們說的比網上搜尋到圖片或記載豐富很多!例如有曾在南豐紗廠工作的婆婆分享從前的生活;因為女工在廠內的生活比較封閉,因此工人宿舍晚上會插電影給她們娛樂,看的卻都是默片;讓有潛力的工人轉型做文員。也有公公婆婆分享從前為了節省金錢。會不坐車而選擇步半小時上班。這些鮮活的歷史細節都是上網找不到的。

M: 你從長者身上察到甚麼?

黃: 很多,他們很講信用和責任心,十分看重承諾,咎應了的事一定會做到,而且十分講情義!也因為他們人生經驗豐富,總是脫口便有警世的金句,例如有一句「萬頃良田一粒米,千間房屋半張床」,意思是那怕富可敵國,一個人吃的用的其實也是基本,應該知足常樂。這些看似是老生常談,但從公公婆婆口中說出來,就有很大說服力”

M: 作為學員,這個計劃又讓你有何得著呢?

沈: 我們老一輩往往不覺得這些生活經歷是一回事,但透過sir的發掘,我們才知道原來當中有值得流傳的價值和精神。很感謝sir讓我們的故事得到了認同,也讓我們重塑了自我形象,發現原來自己有值得被欣賞的地方。

黃: 是的,長者未必知道他們的經歷對下一代的意義。反而透過第三者的閱讀,他們才從中得到肯定。例如之前我們到學校演出,學生對長者成長的社會環境充滿好奇,有許多提問,互動過程中長者和學生都得以更了解彼此的想法。有學生甚至很佩服長者能把這麼多台詞和走位牢牢記住,讓一眾「老友記」有很大成功感。